夕游报国寺
8月9日去峨嵋山公干,工余本想上山,一是天热,二是120元的门票、140元的缆车费实在太贵,心疼银子我,最终没去金顶看看,只是利用下午黄昏时分,花1元钱坐公交车去山下的报国寺、伏虎寺遛达了一圈。 峨嵋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从山麓到山顶,沿途飞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峨嵋天下秀”之誉。“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对峨嵋山情有独钟的唐代诗人李白,远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写下了对峨嵋山的深爱。宋代诗人范成大更是把对峨嵋山的赞美推向了极至,他在诗中写到:“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峨嵋山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 9日下午,利用晚饭前的两小时,我和同事们赶到坐落于峨眉山麓下的报国寺,短短的时间要游览报国寺和伏虎寺,好些景点和殿堂,我们只能匆匆看过,有时拍照都是慌慌张张,无法静心拍摄。 报国寺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全山八大名寺之一,寺内正殿原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曾名“会宗堂”,有“三教会宗”的意思。清康熙帝取佛门“报国主恩”意,改名报国寺。寺门坐西向东,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的“报国寺”匾为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所题。本寺曾是“三教会宗”之地,至今有的门联语仍可见到几分道家韵味,如“独思喻道,敷从说经”。全寺占地近4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共有四座大殿,均建于清代的同治年间,从前至后,分别是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建筑依山而上,有典型的四川庭院式民居风格。 到报国寺观光的游客还不要放过欣赏对联和牌匾的机会,寺内对联都极具风神。七佛殿内一面墙上还有1935年蒋介石先生留下的手迹:“精忠报国”。其侧为客房,也有个十分优雅的名字:“待月山房”。无奈七佛殿内光线不好,又不能用闪光灯,只好在石梯下拍了一张外景。西下的落日余辉,从殿顶射出,好似七佛放光,平添几许神秘色彩。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只因时间有限,我顾不得构图、用光,速记式的将白崇禧的“国家至上”碑、开花铁树、金钟法鼓楼等收入镜中,便出了寺门。 寺门正对的小山上有一铸于明代的莲花铜钟,“峨嵋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即指此钟。此钟高2.8米,直径2.4米,重量达到12500公斤,号称“天府钟王”。由于天气太热,没来得及细看铜钟,就急忙忙地钻进有中央空调的峨嵋山博物馆乘凉去了。 <div>飘去的时候,对黄庭坚写的《七佛偈》看了很久,嘻嘻,依然似是而非,不懂.</div> 东方没有必要这样吧? <b>以下是引用<i>彭媛媛</i>在2004-8-14 22:40:31的发言:</b> 东方没有必要这样吧? 是说我太节约了吗? <div>我以前在峨眉山脚下读了三年书,最远也只到过清音阁,当时虽然没有进山门票,却没想到过要上山去.现在想来还觉得有点遗憾.报国寺却是经常去的,一角钱进门后可以在里面玩一天半天,只要肚子不提意见不出门,里面看书特清静.</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