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远去的中国──海参崴
本帖最后由 猎豹 于 2012-11-12 16:34 编辑海参崴,意为“海边的小渔村”,一个让中国人倍感亲切而又忧伤的城市,俄罗斯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统治者”,1860年之前本为中国清朝吉林辖地,现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位于俄罗斯、中国和朝鲜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西伯利亚大铁道的终点。城市人口约100万(2012年),城市总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自17世纪中期,沙俄帝国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沙俄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领土上的纠纷。虽然在清康熙年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属清朝,但是,清朝中叶国势日衰对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控制松懈、有边无防,也给俄国占领我国边疆大片土地提供了可乘之机,鸦片战争后,在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2年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
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在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开通至此,亦开始有海运路线由其往返日本神户、长崎及中国上海等地。
1904年至1905年间日俄战争中,其曾被日本海军派遣的分遣舰队突袭。但由于有俄军巡洋舰队坚守,使日本海军转移目标攻击辽东半岛和大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由于苏联国内战争的混乱情况,反对共产党的势力在此和俄国远东地区渗入。当中包括一些外来势力如英国、美国和日本,日英联军在1918年4月借口当地有日资设施被袭,进驻金角湾和此城,导致1920年远东滨海地区建立“远东共和国”,持续至1922年由苏联收复。
1930年代开始,此城成为前苏联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先后囚禁在这里的包括苏联和日本的战俘。
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曾到临该城,并表示其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重点的发展城市之地位。
这是一片令人心情复杂的土地。海参崴、伯力、海兰泡、庙街……这些遗留下来的名字刻在中国人的心里代代相传,以昭示那里曾经是中国的土地。明清时有大量的中国人迁移过去,在那里建城建村。到2001年中俄签订友好协定,中国政府正式勘定了边界,那片土地永远的失去了……
2011年9月我踏上了这片土地,拍了不少照片,现上传一些供大家分享,不知能给各位带来什么样的心情,顺便请各位听一首老歌“我爱你中国”。
attach://146601.mp3
从中国的绥芬河口岸坐火车到达俄罗斯的格罗捷科沃口岸,这段路程有三最:铁路最短、票价最贵、时间最长。俄罗斯人做事也慢,还要先验他本国人,然后再验外国人,我们中国可是客人优先哟,所以口岸等待时间很长,另外俄罗斯警察专找中国人的茬,比如在公共场所喝酒,丢烟头都要罚款,去俄罗斯旅游可要注意哟,俄罗斯警察对中国人不怎么客气,有两位同伴刚入关就遭罚了{:5_08:}。
去海参崴途中汽车上拍的,公路边有很多这样的,像是招呼站
去海参崴途中汽车上拍的,看样子火车很少来
途中拍的俄罗斯村庄
途中拍的俄罗斯村庄
途中经过的加油站,这是我们坐的奔驰车,俄罗斯搞旅游的都是二手车,车况不怎么好,我们等的那辆车据说在路上就坏了,
加油站旁边的招牌,俄罗斯的燃油标号跟我们的不一样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商店,俄罗斯不吝啬土地,停车场比较大
去海参崴要经过乌苏里斯克,这是一个购物超市,外观不怎么样,里面还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