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悼念的抗日将领
抗战时期,中国与日本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其中21名上将、73名中将、167名少将喋血殒身,往复冲杀肉搏成仁者82人,身陷绝境自戕报国者25人,身陷囹圄气节如虹视死如归者14人。毛泽东在抗战中数次题诗写对联哀悼阵亡的抗日将领。 1942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毛泽东题赠了挽词,盛赞戴安澜: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图为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1904-1942),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安徽无为人,中将军衔。1942年,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大战 同古、收复棠吉。图为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戴安澜将军塑像。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师长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城被日军火炮攻破,王铭章壮烈殉国。5月间,国民政府在武汉为王铭章举行公祭,毛泽东等人联名送挽联云: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图为王铭章将军。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川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第四十一军代理军长等职。图为王铭章将军墓地。 抗战期间,杨十三组建抗日武装,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某部政治部主任,率部转战冀东,1939年7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八路军总部召开追悼会,朱德主持,毛泽东送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图为杨十三烈士。
杨十三原名彦伦,字粲如,别号裕民。1889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县一农民家庭,由排行而得名十三。七七事变发生后,杨十三奋起组织华北人民抗日协会,次年又创立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任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图为杨十三塑像。 1944年9月11日,在收复河南夏邑县八里庄的对日战斗中,彭雪枫不幸牺牲,年仅37岁。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送挽联: 二十年艰苦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忽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万千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华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图为彭雪枫。 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图为彭雪枫与彭德怀合影。 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5年,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中将曾于中山陵切腹自杀,以召唤抗战,1947年续范亭逝世,毛泽东为他撰写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图为爱国将领续范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