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一个被咸山淡水包围着的城市
⊙ 南明珠娇巧玲珑的山水之乡五通桥,距离乐山大佛只有20公里。山青青水依依,树森森草离离,好一幅巨大的天然山水画!有人说她就是乐山大佛后花园。
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左边是水,右边是水,左边是树,右边也是树,漂浮在绿水青山中的五通桥婉如一个由山、水、岛、树、桥、城组成的有474平方公里的绿色的大盆景。
是桥是河,是岛是江,是诗是画,是古榕,是古堤,是篷船……
左边的山碧绿,右边的山嫣红。有客来自四方,桥更洗练,河更清澈,岛更秀丽,江更壮阔,古堤、古榕和那“双飞燕”应入诗入画。“水外山光山外水”、“点缀春光好画图”、“风光应不让西湖”……那一江一溪的碧波粼粼,水光潋滟,永远不改女儿本色柔姿媚态,汛期不随涨,枯水不随消,最多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古往今来,年年岁岁的端午节,方圆几百里唯有五通桥的龙舟会最为热闹,水中百舟竞发,岸上万人空巷,白天锣鼓咚咚,晚上焰火灼灼,抢鸭儿的场面蔚为壮观,看热闹的人群呼儿唤女。“小西湖”的水还造就了不知多少“浪里白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就有“全国游泳之乡”的美誉。1985年,五通桥又被授予“龙舟之乡”称号,1989年被命名为“水上运动之乡”。
五通桥还是罕见的长寿之乡。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120岁的杜品华就生活在这里。在全区32万人口中,10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50多名,是全国长寿人群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就是五通桥──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小西湖”!
五通桥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已经老态龙钟。无怪乎来桥的外地人到了“四望关”还在问:“‘小西湖’怎么走?”。那样的忧伤,那样的强作欢颜。失修的古堤名寺,面临枯死的老街古榕,失修的城市,失去的青山绿水和那古榕碧波下的泳装情侣,以及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怀疑五通桥自身的存在,五通桥还是风景秀丽的“小西湖”吗?
然而,今天五通桥终于起步了。五通桥在市场经济的阵痛中再次起飞了。“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站立起来”。永恒永生的桫椤精神成为五通桥人走出困境的心理支柱。“川盐化”从股市上的消失和回归民营,正是今天五通桥盐化工业兴起的绝佳机遇,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传统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转制的浪潮中焕发了青春和活力,盐磷化工产业链进一步地延伸,使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成为了现实;机电加工业能力随着电机、锅炉、厨具等生产能力的整合,大大增强;皮革加工、猪鬃加工、肉类加工等龙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五通桥已成为西南最大的皮革加工、机电加工、盐磷加工生产基地之一。
人们一直担心:工业的浪潮会再一次把五通桥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生活情趣淹没。如今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五通桥人的高度关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打造“乐山大佛后花园”,充分利用天赐五通桥的旅游资源,五通桥人决定,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小西湖”古榕夹岸景观恢复工程已全面启动、桫椤峡谷的保护与开发项目、花木科技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的建设……扎实的行动,为打造“乐山大佛后花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应令建设者们欣慰,让今天和将来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睡佛的隐现,桫椤峡谷、伟人石像的发掘,白鹭、天鹅的回归……
看“小西湖”又回来了!五通桥更加清新迷人了!为打造乐山的热点旅游区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每当看到“四望关”、“竹根滩”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彩灯装饰的江声楼、得月楼的姿影,闻着名扬海内外的“西坝豆腐”佳肴清香的时候,谁不为五通桥的娇美自然而感动呢?
她的小巷使人神往,她的古榕让人心醉,她的江河让人心旷,她的桥梁让人遐想,她满眼的葱绿让人融化……,也正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之中有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里走出了三位国家级的书画师,他们是:李琼久、李道熙、杨天开……,人们称她为“大佛脚下画家村”。
五通桥地杰人灵,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杰,丁佑君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一位。她永远十九岁,永远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佑君精神”正激励着一代代五通桥青年。
五通桥太小巧,太娇嫩,太幽雅,她就似“小家碧玉”,那么的清纯,那么的幽香,那么的行云流水,那么的自然而然。
五通桥的盐,沉静的创造;西坝三绝,明亮的喜悦;小城的歌曲,漾漾的柔波;天然的园林,唯美的诗篇;傍水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今五通桥的人们,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慧和活力。
五通桥是一种诱惑,一种挑战,一种补充。五通桥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混合体。五通桥是一种珍惜,一种保护,一种关爱,是对一切真善美、一切建设创造和生活本身的珍惜与保护。如今的五通桥人终于能平心静气地保护五通桥,复原五通桥,欣赏五通桥,爱恋五通桥了。人们终于能怜惜“小西湖”的美,开始懂得以真实的行动去呵护她。
五通桥正在恢复青春的活力,五通桥人正在为富民、强区、升位的目标而奋进。
听龙舟战鼓已经擂响了,船工号子喊起来了。美丽的五通桥不正像一艘划向蔚蓝色海洋的龙舟吗? 赵兄,看了你的大作,五通桥硬是非去不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