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09年的汶川漩口老照片
回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岷江与寿溪河合流处之岩坪上(三角形尖地前端),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白色灰浆抹面。因岷江涨洪,托寿溪河之水旋转,似有澜回,故塔名“回澜”。文物鉴定该塔为风水塔(塔底层内壁有“堪舆苟含章”字样,堪,天文;舆,地理;即风水学)。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捐造,堪舆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
该塔基平面呈六边形,塔身为六棱九级密檐式砖塔,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塔顶六角攒尖,底边呈六角形,由下向上层有收分,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面均开窗。塔通高21米,底层边长2.6米。今塔内楼架已毁。 回澜塔所处位置为三角形台地,左傍岷江,右依寿溪河。盛夏之际,山洪暴涨,汹涌澎湃的岷江水自北而南,寿溪河水自西向东,两江在此交汇,相互顶托,形成巨大的漩涡,惊涛拍岸,大地颤抖,山谷轰鸣,蔚为壮观。清代诗人钟峻叹曰:百尺惊涛响怒雷,大江东去此西来。 不须更著推移力,惟有狂澜要挽回。
随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紫坪库水库的建成,回澜塔已经搬迁到它处。
http://www.phoer.net/photo/aba/2003/031218011.jpg洄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因岷江涨洪,托寿溪河之水旋转,似有澜回,故塔名“回澜”。塔为九级密檐式九级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下往上微内收,底边长2.6m,高6.5m,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m,宽0.80m。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m。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塔底层内壁有“堪舆苟含章”字样(堪,天文;舆,地理;即风水学)。《灌县志》亦载洄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洄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漩口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3-12-18 11:18:11
http://www.phoer.net/photo/aba/2003/031218015.jpg沿着寿溪河而建的漩口镇老场上的广东街
地点:漩口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3-12-18 11:20:12
http://www.phoer.net/photo/aba/2004/040226034.jpg从下游看洄澜塔,左边为寿溪河,右边为岷江。这幅图是站在上图的铁索桥上拍摄上游的洄澜塔
地点:漩口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6 13:46:59 珍贵的老照片,好亲切:loveliness:
不好意思,我把我所拍摄的3张照片也附在相应角度的老照片的下面了。现看来,我过去所发的照片太小了,有时间时,我再重新发大的照片。 一场地震,啥也没了,唉,讨厌的地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