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重灾区汶川漩口镇集中村旧貌换新颜
集中村是“5·12大地震极重灾区汶川县漩口镇的一个村。地震过后,村民们不等不靠,自已动手,就地建新房;加之国家补助,对口援建,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现在,一个崭新的集中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只能说明,这位摄影师对灾前的汶川县漩口镇集中村并不了解.其实这些房屋大多数都是灾前修的.只是春节前装修了一下! 我认为:既然是"纪实.新闻",还是真实点.不然,灾区的老百姓要骂人的,我就是漩口人! 看着照片好象没发生过地震一样 楼上朋友观点欠妥。我是一名广东援川的志愿者,在漩口镇经历的时间里,我们亲眼见证了集中村从一个严重受灾的自然村,农房遭受严重损失的受灾村,变化为道路干净整洁,院落井然有序,环境舒适宜人的新农村,为群众灾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为能看到集中村今天的面貌,而倍感欣慰,同时也为集中村的老百姓在灾后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超过震前水平),自力更生、建设家园而充满希望!楼上的塔先生,难道你不这样认为么? 首先,请允许我以一个土生土长的漩口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当然,也包括你──千里迢迢,不辞辛劳,从广东来川援建的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为灾区人民所做的一切.灾区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必将终身难以忘怀!但是,笔者就这组"纪实.新闻"图片而言,确实是不真实.我想试问一下摄影者,他灾前到过漩口吗?我敢说,他没到过.否则,他就不会拍摄这组"纪实.新闻"图片的.再说,他现在还可以穿越白云顶隧道,到百花去看一下,再拍摄一组"纪实.新闻"图片,同样在这里发贴.我想,你恐怕就不会认为我的观点欠妥了! 本帖最后由 ablxq 于 2009-2-27 21:52 编辑塔先生,感谢你关注本贴,也感谢你关注漩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土乡土长的漩口人会对家乡的灾后重建做出如此评价!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灾前是否到过漩口?”,我不仅灾前到过漩口,而且现在也在漩口,我亲身经历了集中村旧貌换新颜的全过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种大大的提高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在灾后增加收入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简而言之,通过灾后重建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增强了战胜灾难的信心,这个是基层干部、受灾群众、广东援建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怎么能简简单单用“灾区的老百姓要骂人的"这样一句伤基层干部、伤受灾群众、伤对口援建的话来说呢。不仅如此,集中村还为极重灾区的其他村推进灾后重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关于老百花片区的灾后重建,我想你应该明白,灾后重建尤其是漩映地区的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我们看到的集中村,就是明天的古溪村、瓦窑村,在逐步推进漩口镇16个村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有信心让全镇的受灾群众都得到实惠,均等的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我们不仅勤奋努力、感恩奋进,也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的是,爱漩口、关心漩口,就要拿出你的实际行动,而非纸上谈兵!
最后再说一句,谢谢你及论坛的各位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漩口、支持漩口的灾后重建! 补充一句,这些农房实实在在是老百姓灾后新建或维修加固而起的,正是国家政策好,群众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塔先生是记者,大可入户采访,以正视听。 没到过漩口,但相信那里的变化已是翻天覆地。 老实说,你的图片拍得很不错!我虽说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也拍摄了不少图片,的确不如你拍得好.但我在评价图片相当不错的同时.我还是要对你拍摄的这组"纪实.新闻"图片提出质疑,你拍摄的集中村的这些房屋大多数的确都是灾前修的.只是春节前装修了的.当然,也有不少是维修和加固了的.应该说,集中村通过灾后重建,老百姓是得到了实惠,也增强了战胜了灾难的信心,这个是我家乡基层干部、受灾群众和广东援建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说,我用“灾区的老百姓要骂人的"这样一句话来伤基层干部、伤受灾群众、伤对口援建。实事求是地说,我没有.我只是说真话而已!因为,你拍摄的这组"纪实.新闻"图片,有很多处失实.你还说"灾后重建尤其是漩映地区的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我们看到的集中村,就是明天的古溪村、瓦窑村,在逐步推进漩口镇16个村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有信心让全镇的受灾群众都得到实惠,均等的享受社会公共服务。"这倒是真话,我也非常相信!你又说:"爱漩口、关心漩口,就要拿出你的实际行动,而非纸上谈兵!"关于这句话,我想你是针对我的.你如何知道我在纸上谈兵呢?长期以来,我这个人做啥事都不喜欢张扬,始终保持低调.但今天到了这个份上,我还是要说一点我在"5.12"5·12大地震后,我所做的事:这是5月14日我发在海外一家网站上的一个呼吁:感谢海内外文友对我的家乡──四川省汶川县的关心,我呼吁海内外文友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捐款捐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