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弹子石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4 23:32 编辑[原创]记忆弹子石拍摄于2008年12月6日街区拆迁之际。 [原创]记忆弹子石拍摄于2008年12月6日街区拆迁之际。 [原创]记忆弹子石拍摄于2008年12月6日街区拆迁之际。 [原创]记忆弹子石拍摄于2008年12月6日街区拆迁之际。 [原创]记忆弹子石拍摄于2008年12月6日街区拆迁之际。 [原创]记忆弹子石拍摄于2008年12月6日街区拆迁之际。
[转帖]
别了 弹子石老街“来来来,给我也照一张。”13日,南岸区弹子石正街79号,79岁的黄金玉婆婆摆好姿势,请求带着相机在老街转来转去的小伙子给她留影,作为永久纪念──弹子石老街的拆迁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一张张醒目的拆迁公告,一幅幅横七竖八的宣传标语,一个个鲜红的“拆”字──隔不了多久,弹子石这条古老的石板街,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
老街还是那条老街,石阶还是那些石阶。从南滨路开始,沿弹正街1号拾级而上,直到弹子石转盘街口,老街主街道全长近1000米,小街小巷纵横交错。
这是一条幽深的老街。青青的石板路左弯右拐,古色古香的民居紧密相连,走到老街上,仿佛穿越迷宫,又如同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与外面的喧嚣相比,老街很静,静得除偶尔有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就是上上下下行人的脚步声。因为拆迁,老街的居民迁走了一些,没有迁走的,有的三三两两坐在门口拉家常,有的把桌凳摆上老街打牌下棋;偶有一只横卧街边的狗,和老街的居民一样,对过往的陌生人见惯不惊,不论过路人的脚步是急是缓,只要不踩着它,它才懒得抬头看你一眼。越往老街深处走,光滑的石阶,斑驳的墙壁,破旧的雕刻,断裂的檐角……仿佛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它经历的沧桑岁月。
据峡江开埠史记载:1890年3月,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重庆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重庆开埠后,南岸成为西方列强开设机构的首选之地。英、法、日、美、德等国,在南岸境内设海关、建码头、修仓库、开洋行……仅今南滨路一线,有法国水师兵营、王家沱日租界,更有洋行多达27家。弹子石正街虽没有单独的历史记载,但从老人们的记忆中得知,这里曾是连接王家沱码头到朝天门码头的重要通道,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这条老街一直商贾云集,每天人山人海,繁荣与磁器口不相上下。
……
历史的繁荣挡不住发展的步伐,随着南岸区旧城改造速度加快,弹子石老街已被列入今年内拆迁完毕的计划。消息一出,留恋弹子石老街的人,开始从市内外甚至国外络绎不绝地涌来。他们,有的访古怀旧,有的用镜头留下永恒的一瞬……
滚滚两江水,不舍昼夜;幽幽石板街,岁月峥嵘。
弹子石老街,别了。
记者 向军/文
源自:《重庆晚报》2008年11月23日 好!老磨先生将弹子石定格了! 谢谢老磨,非常精彩. 那两只猫太巴适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