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11:42:41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4 23:57 编辑

位于龙泉山东麓的四川省简阳市石桥镇,1940年建镇,该镇因有双凤、回龙两座古石桥而得名,自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一直是简阳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素有“川中名镇”之美誉。(拍摄于2008年11月7日)

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11:43:50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11:45:07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11:46:28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11:47:33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11:48:39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蜀中客 发表于 2008-11-13 16:40:55

典型的川中民居和风光,PP更是赏心悦目:victory:

司馬昭 发表于 2008-11-13 21:29:01

又是一个古镇,镇上有莫得庙宇?

老磨 发表于 2008-11-13 22:22:47

原帖由 司馬昭 于 2008-11-13 21:29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是一个古镇,镇上有莫得庙宇?

[文字转帖]石桥古镇位于四川简阳市城西4公里,沱江流经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回水沱”。千百年来,石桥镇一直是连接川西、川中、川东和川南各地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解放前,沟通成都和重庆的官道──东大路经过石桥镇。解放后,成渝公路、成渝铁路经过石桥镇。改革开放后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也穿越石桥镇境。
  石桥古镇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汉朝这里就开始生产井盐。清朝时期,还在石桥设立了管理盐务的机构,收取盐税。明末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浪潮的兴起,来到石桥镇经商的外省人逐渐增多。同籍的外省人组成了同乡会,而会馆则是他们的聚会之地。在石桥镇街上,外省人先后建起了福建会馆(也叫天后宫)、广东会馆(也叫南华宫)、陕西会馆(也叫关帝庙)、两湖会馆(也叫禹王宫)、江西会馆(也叫万寿宫)、贵州会馆和协调六省移民、商人纠纷的机构“六省会所”。
  此外,移民们还相继在石桥镇境内修建了海潮寺、元觉寺、火神庙、川主庙等10座大大小小的庙宇,以及多座牌坊。至于古镇周边的洞、亭、阁、井,当然就更多了。
  石桥镇过去商业发达,各种货物的吞吐量大,因而水上运输也相当兴盛。上海、武汉、南京、重庆、泸州等地的商人经常云集石桥采购货物,于是石桥成为远近有名的“小汉口”。民国时期,石桥水码头就有200余只木船。1927年,行驶在长江里的“江宁”号小轮船曾试航至石桥。抗战时期,这里木船已达600余只。加上外地来往船只,石桥水码头停靠的船只有时多达千只以上,出现了规模惊人的“水市”画卷。为了加强对水上运输和水上交易的管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还在石桥港专门设立了“四川省水上警察局”。
  解放后,随着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大批物资运输由火车取代,水上货运骤然下降。特别是10多年前随着成渝高速公路的开通,沱江里行驶的船只就只起平时过河、运沙石作用。半个多世纪前日夜喧闹的石桥港,而今成为了冷清、宁静的河滨。 如今,石桥古镇10多条老街只剩3条,6大会馆只剩1个,几座古拱桥、10余种名小吃和土特产也踪影难觅。为此,四川省古建筑研究所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不仅叹息:“这么难得的、如此典型的移民古镇,再也不能丢失了!

[ 本帖最后由 老磨 于 2008-11-14 12:01 编辑 ]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8-11-13 22:27:38

安逸。喜欢。希望这个小镇能永远保存下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石桥镇──曾经的“川中名镇”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