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打酱油 dǎ jiànɡ yóu[热点新词]
打酱油 dǎ jiànɡ yóu一:名词解释
传统解释
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
网络用语
对于网络上炒作艺人私生活的某些话题不关心,更在意自己身边的生活小事。
酱油派徽标
二:名词来源
来源一
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贾平凹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q吧了,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什么事!”
来源二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很黄很暴力XX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现在喻指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就用此话回帖而已。
来源三
打酱油最开始流行是抵制家乐福事件。
你想不想打酱油?不想打就可以不打。(详情不得而知)
来源四
四川人说的打酱油,一般是说,“娃儿都会打酱油了”。1980年代以前,家庭都是拿空酱油瓶去附近国营付食店买散装酱油,成都称为“打酱油”,意思是说小孩都很大了,都能自己一个人去买酱油了,通常都是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
来源五
东北人也说打酱油,一般是指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
如:我上大学时,我的初中同学结婚了,他就对我说:“你结婚时,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所谓“酱油党”的宣言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酱油派创始人
三:说酱油男
“砖家”看法
“酱油男”的“关我X事”与新道德
当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时,问及“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近日在网上迅速流传,男子的照片也被网友PS成各种样式。“酱油男”、"酱油族"等网络用语也因此派生。(5月13日浙江在线)
“酱油男”为什么会在网上迅速流传,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心理学与文化学的问题,还是留待有关专家们去研究吧。笔者在此要分析的却是“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相当朴实的话里所蕴藏的道德内涵。
在一定的意义上,面对"艳照门"之类的事件,我们的社会缺少的正是"关我X事"的从容态度。据笔者的观察所得,国人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头脚倒置的──凡属于私人空间的事儿,如谁和谁拍拖,谁和谁作爱等等,本来只和当事人有关,外人是不该去瞎操心的,国人却偏喜欢在这方面起劲;而属于公共空间的事儿,如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依法纳税并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等等,照理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的,却很少有人在意。真可谓"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却什么都管"──这正是中国社会的堕落所在。
就拿“艳照门”来说吧,人家陈冠希和哪个女星上床,只要是两厢情愿,那只是他们的私事,与众人有什么相干?就算你在道德上觉得不可接受,但各人有各人的道德观,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道德观一定比人家的道德观优越,并因此将这种道德强加在别人身上呢?在我们这个道德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作为道德朋友(即属于具有相同道德观的同一道德共同体)或道德异乡人(属于具有不同道德观的不同道德共同体)相遇,都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人际交往规则──允许原则,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非获得当事人的允许或授权,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干涉或侵入别人私人空间发生的事情。当任何人违背了“允许原则”,将他不欲的事情强加给对方时,也就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资格。而对于公共空间发生的事情,却恰恰相反,作为公民,任何人不但有权利,而且有责任去参与、去管理、去使之臻于完善。因此,面对“艳照门”,我们一方面要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即“关我X事”的态度,用不着去操心陈冠希和众女星的风流事儿。
另一方面,却应该谴责和抵制那些将“艳照”公之于众,使之演变成“艳照门”这一公共事件的人──这一做法是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双重冒犯,如果我们不起而抵制,其实也就等于默认了类似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合理性。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理性、更包容、更人性化,我们需要将以前对待道德的态度整个地颠倒过来。在此意义上,“酱油男”的“关我X事”只是我们将要建立的新道德之与私人空间有关的一端,而另一端却是与公共空间有关的“当然关我事”──只有将此两端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新道德。
──2008年05月13日16:32光明网·光明观察 四:网友改编
改编一:我出来买酱油的
07年年末,北京某小学小学生张殊凡CCTV的新闻采访时对网络一句"很黄很暴力"的评语风靡网络。自此才有了很傻很天真,很X很XX的系列流行语。而前不久广州电视台随机采访市民:“请问您对CGX事件有何看法?”一位强人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此语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甚至派生出了酱油党。看来,08年的酱油,有的谈!
改编二:古龙版《打酱油》
夕阳,在脚底下。
好象整个天地都浸在夕阳的光芒里。
他走得很快。
心里揣着的某种目的人,走的岂非都很快。
路的尽头是什么呢,他没有想,他也不想去想。
这样的人,往往活得更开心一些。
改编三:"打酱油"十国语言版
关我什么事,我来打酱油之十国语言版汉语:关我什么事,我来打酱油。
英语:It's none of my business , I come to buy some sauce。
德语:Ich bezogen, was ich kam zu einer Soja-Soße
法语:Je liés ce qui, j'en suis arrivé à une sauce de soja
荷兰语:Ik gerelateerd wat, kwam ik tot een sojasaus
俄语:Я, касающихся того, что я пришел к соевым соусом
西班牙语:Relacionados con lo que yo, me vino a un salsa de soja
意大利语:I relativi cosa, sono venuto a una salsa di soia
日语:私になんて関系ない、ただ醤油を买いあさる。
韩语:관련 무엇 나는, 여기에 간장을
希腊语:I σχετικές τι, ήρθα σε μια σάλτσα σόγιας
酱油派独家供应商
五:相关文章
一张贴图近日在网络世界迅速风靡起来,其所描述的场景是前段时间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类似“很黄很暴力”
“很黄很暴力”俨然已经成为2008年开年的网络第一流行语:13岁的北京女学生张某,在2007年12月27日19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这个片段被CCTV以实名身份播放出来,一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而“买酱油”的第一传播源同样属于电视。
如果说,“很黄很暴力”这个词句的流行,尚可说是对“做人不能太CCTV”的更强化表达。那么,这句话的流行,则代表了普通市民的懈怠态度和对被热炒过头的话题的厌烦。
“酱仔”成下一个“小胖”?
有关此事的原始视频在网络上无法搜索到,难以确定相关对白就是如贴图展示的那样。当事人的身份及资料等暂不可考,一向表现强劲的人肉搜索引擎也没有展示其效用。有些网友则亲切地称呼其为"酱仔"。但是目前这种风靡的态势已经引起一些网友的忧虑,担心这样持续恶搞下去,将是对其肖像权的侵害。
某位娱乐评论写手曾说过:"网络世界要选中一个人,要让这个人被瞩目、被娱乐、被蔑视或者被侮辱,往往不由分说,被选中的人,从此必须被动地担当被瞩目、被娱乐、被蔑视或者被侮辱的使命"。在网络世界上,这个无名氏的遭遇会像曾经的网络红人"小胖"一样,他奉献了自己的肖像,得到的只有人们茶余饭后取笑的"明星"荣耀吗?
已产生逆反心理
吊诡的是,某种程度上,这句颇具娱乐性的话,可以说是审美疲劳时代的典型产物。而其不断被传播,某些论坛里"几乎每个帖子都有酱油大军的光顾",也令一些常在网上论坛里泡着的网友产生了逆反心理,称"看到此图有想吐的感觉"。甚至提议封杀酱油帖图,呼吁各大版主"只要看到谁用酱油贴图,马上删除他的注册账号!还论坛一个健康的形象"。中华网一个名为"最近比较烦:论坛出现的污点──酱油大军"的帖子,还提出注册用户就上述提议投票。看来,2008年的"酱油",有得谈!
惊坛语录
这面相,这才是非主流。欣赏,这个人相当内涵!──小小竹排
这位大哥很适合上星爷的电影。当个明星,绝对够本了。──扁舟子
买酱油都能成为名人。感谢GZTV!感谢中华网!──蜡笔小强
谢谢大家的批评教育,我决定从今天起,不再打酱油,我打陈醋!──扛导弹的后羿
买酱油,也是一种态度
一个买酱油的能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还有网友为其建立专门的贴吧,有意思吗?这是个话题空乏的时代,冷不丁一句没啥实质内容的话就流行了,可见人们的无聊程度。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恶搞,可谓对于"娱乐至死"的反讽。消费至上,游戏人生,反对深度甚至反智……你大可用这一坨又一坨的高深新潮的话来形容这种网络心态。
而这个流行语的前半句──“关我X事”──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因为这样很粗俗的词语表达起来比较直截了当,更是展示"不合作"的淡漠不屑态度的最好样板。本来嘛,"艳照门"是陈冠希和一群女明星的事,本来就与我们的切身生活感受无关。只是因为我们偶尔也有无聊的时候,无聊怎么办?就得找点营生,于是,聚在一起时,就偶尔会聊起艳照门:"嘘,听说又要有新艳照出来了,帮哥们留意点。"而没有好奇心的,则会像那位大哥一样一脸不屑。
此回答绝对适合近来大部分被炒作过度的话题,特别是面对娱乐圈的种种传闻:"请问您对刘德华结婚的消息有何看法?""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别净整没用的,我只关心我的柴米油盐……"
六:派生词
酱油男
原义:皮肤较黑的人,热带地区说法。酱油男一词意在调侃那些对新事物漠不关心,甚至无知的人。也表达对楼主发的主题表示不关心没兴趣、不参与话题讨论的意思。
酱油族
在中华网军事论坛里,网友经常展示“我出来买酱油的……”的贴图,而且经过网友们不断的修改,他的对白和说辞越来越搞笑。不过也令众多网友不满,因此将那些乐此不疲地PS那张图片的网友归为"酱油族"。
七:同类项
飘过 piāo ɡuò
闪人了。一般是回帖子的时候用的。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与之相对的字眼还有:顶、默、灌水、无语、路过等。
三分走人 sān fēn zǒu rén
在论坛里面,只要注册了会员,回次贴就会得到3分。"三分走人"就是为了积分纯灌水的。
内涵 nèi hán
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作为网络语言则带有调侃意味,有"收敛"、"含蓄"义项。如:"楼主真内涵"(含蓄);净发俗帖,请"内涵一下"好吗(收敛)?
NBA酱油军团
在 NBA 赛场上也不乏一些拿着高薪却在场上不能出工出力的球员。球队的战绩好坏似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类人也构成了一支庞大的酱油军团。不可否打酱油是一种对待比赛的态度,是一种无力改变颓废的迷茫和沧桑。或许有些球员因为竞技状态下降而无奈地选择在场上“路过”,又或许某些球员在攫取到大合同后就立刻丧失了积极拼争的精神。不论哪种原因,当看到其他球员在场上拼洒汗水时,酱油军团却麻木的表现出管我X事的态度,或许高薪不是错,错就错在高薪不干活,于是就有了NBA中的酱油军团。
酱油军团主力中锋:沙奎尔·奥尼尔
酱油军团主力大前锋:拉马尔·奥多姆
酱油军团主力小前锋:肖恩·马里昂
酱油军团主力得分后卫:文森·卡特
酱油军团主力控球后卫:贾森·基德
酱油军团替补中锋:本·华莱士
酱油军团替补大前锋:拉沙德·刘易斯
酱油军团替补小前锋:安德烈·基里连科
酱油军团替补得分后卫:拉里·休斯
酱油军团替补组织后卫:科克·辛里奇
酱油军团板凳席:
马布里(2084万)、斯泽比亚克(1300万)、肯扬·马丁(1440万)、拉弗伦茨(1270万)、丹皮尔(1155万) 妙!汉语获得新生!
[转帖]打酱油考
南都周刊编辑:吴金 文:胡丽娘近来网上流行一个词组,“打酱油”──在主帖下回一句莫名其妙且与主题毫不相干的“打酱油”,或者“我是来打酱油的”,一时间让好多网虫做了丈二金刚,连我这资深网虫都很是摸不着头脑。
近来网上流行一个词组,“打酱油”──在主帖下回一句莫名其妙且与主题毫不相干的“打酱油”,或者“我是来打酱油的”,一时间让好多网虫做了丈二金刚,连我这资深网虫都很是摸不着头脑。
民间对于打酱油这个词并不陌生,两位多年未见的老熟人偶然相逢,问起各自生活,其中一位答曰,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不由得生出光阴似箭之感;又比如,某老妈教训自家闺女,“高不成低不就的,隔壁谁谁和你一般大,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这是天下父母心,孩子大了照样不能放心;还有带彩的打酱油段子,夫妻久别重逢偏偏赶上大白天孩子在家做功课,媳妇便拿出两三块钱,吩咐孩子去打酱油,住房紧张的家庭,总少不得这些事儿上的尴尬。
但是这民间的打酱油,与网上的“打酱油”不仅毫不相干,甚至压根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于是我便想到了今年四月底去世的柏杨先生。柏杨先生以“酱缸”来形容我们文化中的糟粕,又以“酱蛆”来戏谑一脑子糟粕文化的人,以缸盛酱,陈酱生蛆,对这个“酱”字,不仅物尽其用,更是淋漓尽致。
至于酱油,这是家居必用之物,无需注解。需要注解的倒是“油”。这个字一般是用作名词的,比如说食用油,油刷;偶尔也做形容词用,油滑,老油子等,形容老于世故或者狡猾善变之徒。网络上对于“油”的使用,却是以形容词为主,更有进一步发展,比如说“版油”,指的就是长期混迹于某个论坛或某个板块的网虫,这里的油,便有了轻车熟路的资深意味。
鉴于传统意义的“酱”和网络时髦的“油”,我认为,“打酱油”的“酱油”,肯定不会是我们天天见的酱油了,而是糟粕文化不仅在肌肤上烙印,更是渗入骨髓成为精神,根本不可能改变的顽石型酱缸,资深级酱蛆。
如此说来,“打酱油”就好理解了,“打”不是意指出去买东西那种口语化的打,而是实实在在地施以老拳。当然,网络上是打不着谁的,但是唾沫星子就是利剑,打的不是肉体,而是心灵──某个ID若成了过街老鼠,混论坛还真是一种折磨,除非这位是以找骂为乐。
可惜我一番考证,竟然跟如今流行的“打酱油”沾不上一点边儿。苦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人终于揭破谜底了。春节期间爆发“艳照门”,某记者拦住一路人询问感想,路人答曰,“关我鸟事,我是来打酱油的”。
原来,“打酱油”就是不关我的事儿,没意见,没感想,没啥说的。但是,既然啥都没,跟帖干吗?
正觉得这些酱油派无聊之时,看到个令人郁闷且敏感的帖子,跟了一段不算很敏感的话,结果,竟然被管理员屏蔽了。
我有意见,有感想,有话想说,气愤之下,我再度跟帖,“我是来打酱油的”。 sxliuxing:很好,很强大,让我们对酱油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时总捅:关我鸟屎,我是出来买醋的,啊~~~~~~~~今儿个没醋啦,那给我拿酱油吧
听你唱一曲:这个有点搞笑~我出来上厕所的~关我P事!
公用密码888888:“有没有均贫富、等贵贱的酱油卖?”“有是有,价钱太贵,要三两黄金,三两白银。”“五两黄金,五两白银卖不卖?”“为什么价钱这样贵?”“不贵,不贵,只要当真复得了明,便给你做牛做马,也是不贵。”“地振高冈,一瓶海天千古秀。”“门朝大海,三箱锦记万年流。”“天涯论坛哪一版?”“天涯杂谈”“头上顶的几瓶油?”“五大瓶”“原谅是香主大人!失敬失敬~”
lenoni:靠管我鸟事,我是出来找打酱油的儿子的
我是打酱油瓶的:我是打酱油瓶的
傻小子郭靖:有反清牌酱油吗?没,俺这只卖复明牌的。啊,可找到组织了
cqrongyi:我是酱油,为什么都要打我???
czdmmaochong:我打个酱油就值得你们津津乐道么,没看到我手上还提着醋啊.
雷啊雷啊雷: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酱油酱
酱油酱油酱油酱油酱
酱油酱油酱油酱油酱油
酱油酱■■■■酱油酱
酱油酱■ 我 ■酱油酱
酱油酱■ 是 ■酱油酱
酱油酱■ 打 ■酱油酱
酱油酱■ 酱 ■酱油酱
酱油酱■ 油 ■酱油酱
酱油酱■ 的 ■酱油酱
酱油酱■■■■酱油酱
酱油酱油酱油酱油酱油
酱油酱油酱油酱油酱油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