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25 17:53:41

央视恶搞?──教育部著名发言人成"发炎人"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27 22:03 编辑



“口误门”

2007年7月,在一关于淮河洪灾的专题节目中,央视名嘴海霞在节目中称受灾群众“带着过年的心情”。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庄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主持人当时应该只是“口误”。引起网友的热议,被成为“口误门”事件。

“化妆门”

2008年3月19日央视的《晚间新闻》中,当画面切到一条国际新闻后不久,就出现了主持人贺红梅低头补妆的画面,该画面在新闻中被播出了大概两秒钟。

“白字门”

在2008年4月26日的《新闻联播》中,央视主播郭志坚在播报整点新闻时,出现低级错误,将一条新闻中四处圈(juàn)养全部念成了圈(quān)养,被网友称为“白字门”事件。

地震期间:

白岩松:“一出救人的大戏”
朗永纯:“再来看一组精彩画面”
康辉:“各国领导人发来贺电”
……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26 13:18:22

用“无耻”这样具有极负面感情色彩的词去对所辖教师进行“绩效评估”或“绩效反馈”,说明教育部的这个发言人严重缺乏作为一名行政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作为人的教养。


Performance appraisal (绩效评估)或者 Performance Feedback(绩效反馈)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在做这样的评估和反馈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免个人感情色彩的。教育部负责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的部门,应该就相关的技能,加强对王旭明的训练。

作为对中国的人力资源发展负有重大使命,且占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最多资源的行政职能部门,教育部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连“尊重个人”这个起码的专业要求都达不到,实在是让人失望。

有识之士应该通过一定渠道,就此事对教育部进行教育。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26 13:35:54

王旭明和教育部应该就自己不适当的言论向范美忠老师道歉!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26 13:42:39

文章提交者:沉默的南瓜   

给的是教书的钱,负的却是卖命的责!责任与义务如此不匹配,教育部也有脸发表关于“教育”的意见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26 16:06:58

教育部发言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 范美忠提醒关注倒塌校舍
2008-06-26 10:30:41来源: 南方都市报作者:



  教育部发言人回应范跑跑事件: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  
  
  “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昨天,在教育部例行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范跑跑”事件的看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之前出现的范跑跑,有很多领导谈了他们的看法,借这次例行的发布会请您谈一下对这个事件的观点?除了从道德角度讲,您认为在我们的教师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是否还缺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对老师的行为约束?

  王旭明:对于您刚才所说的现象,我也看到了一些现象,就是有人提出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除了我的女儿我谁都不救,我妈都不救。还有说法是地震来了,我不管这50多个孩子正在上课,我带头冲出去。这些言和行虽然是少量和个别的,但是足以提醒我们师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上述那两种言行,已经不仅仅是师德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人的教育。在上周我和白岩松做了一期节目,他也问了我这个问题,就是问我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我说白岩松你平时老说很哲理的话,我今天有一句哲理的话要说,我说“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白岩松跟着补了一句话,“我们也不能给无耻提供无耻的场所 ”。我说我对你这种说法非常赞同。我想弘扬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人性永远的美丽的光辉。 《北京晨报》供稿  
  
  范美忠:我也不想崇高  
  
  本报讯 昨天接通记者电话时,范美忠说他已从网络上获悉了教育部发言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的评价。

  对于自己弃学生而逃的事情,范美忠认为自己确实不崇高,他补充说“我也不想崇高”。范美忠进一步解释说,在他看来,现在社会并非由崇高的人组成,现代人只需要人性合理、遵纪守法就够了。

  对于“无耻”的评价,范美忠表示不能接受,“在逃跑过程中,我并没有失职,也没有造成学生死伤”,范美忠反而提醒教育部应该关注倒塌的校舍“建造这些校舍的官员和教育官员才最无耻”。

  《新闻晨报》供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视恶搞?──教育部著名发言人成"发炎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