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窄出蓉城探幽
你尝试过吗?忽略掉眼前的繁杂,穿过突兀的高楼,拨开拥挤的人群,在城市中探寻。只要你简简单单地走去,就会清清楚楚地看到…… 漫步在这个拥挤的城市街道,身边川流不息的车流与人流,傍晚的霓虹灯与无所不在的美女广告争相占据着你的视线,容不得眼里有半点静的空隙……心里嘀咕:街上每个人的脸仿佛都是熟识的。继而心生厌倦,逃离的情绪越发强烈。于是,当我真的踏上北上的列车时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新鲜的城市在等着我!可离开后又怎样呢,只要是城市,又能差异到哪里,不同的地域蔓延着同样的城市病症,紧要的是去寻找那份与你心底最相吻合的锁匙,轻轻开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情愫。直至现在,外面的好是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所比拟不了的。但,怎么好都了却不了心底那份对乡情的偏倚。 在一片钢筋水泥的包围中,隐隐地透着青瓦灰墙的身影,俏皮的藤蔓探出墙头,招呼着过往行人。这里因了盆地之故,城市少有艳阳。到了晌午,几缕金色的光线便懒懒地穿过树叶透射在小巷的灰墙上,斑驳而迷醉。人们常会配合这天气的变化,放弃午休的时间走出屋门儿,或在院落或在街巷,晒晒太阳、拉拉家常、做做毛线活儿……婆姨们的笑声与闲话便散了在街头巷尾。 这样闲适的生活场景,却也最适合成都闲散的心情,最适合从生猛打拼的社会角色中脱离开来,置身静卧在都市喧嚣中清幽的街巷。一片灰一点绿,偶尔几朵明艳的花儿点缀其中,清淡宜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调适心情的?好好享受这份恬静,梳理纷乱的心绪,放松自己的心情,约上三五好友闲聚茶馆,一张八仙桌、几把竹椅、一壶香茗,盖碗儿茶热气袅袅,沁人心脾……好友的加盟会带给你久违的情谊,在孤独的脚步中体会心灵的支持和风雨相伴;亦可在这少有的清静中享受无人干扰的惬意,整理自己纷乱的思绪,反省和思考。 就在你的身边,宽巷子、窄巷子,它们几乎成了老成都的标志。老人们生活在这里、川西坝子上世代承袭的生活习惯在这里,儿时的记忆在置身其中的一刹那全都鲜活起来!它带着母亲殷殷的期盼,带着父亲深切的寄望、带着童年永远没有兑现的诺言…… 可又曾想,这片滋润的土地经历过时代怎样的沧海桑田,却裹怀着恬淡的温情、披戴着淡淡的矜持,静静陪伴着一代一代的人们,目送他们的远去与归来。她不同于语言的交流,却给与了你人文情怀的记忆,人的内心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就尽显在相互交融的日常生活中。遮风避雨是功能,无语的相伴则是成长的记忆,她最适合心底角落里那段纠缠的思念,思念中的记忆也拓印出你人生的脚印。 还有什么比生活更让人陶醉,还有什么比过去更值得缅怀,还有什么比家园更显现出难能可贵的包容? 呵呵,首先欢迎多多带一份好质朴的气息!其次就请多多常常的来,欢迎! 成都的闲适无处不在,高楼林立下也遮挡不住那份闲散的悠哉。老成都,或者说好发幽古之情的人,无不对宽巷子、窄巷子倾情,不压于老北京对北京胡同的感情。 呵呵,休闲的成都,休闲的程度到了连说话都不卷舌。西西。 看了,但“拉拉家常、做做毛线活儿……婆姨们”不是川味,还没有写完吧? 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呢?说了什么?看来你的切入点有问题! 应把前面的当作开场白,深入写些小街生活,还可挣些稿费。 说的是啊,一定严格要求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