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jin 发表于 2008-1-11 17:19:21

成都金牛的来历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13 11:01 编辑

成都金牛的来历
郑光福/文
  成都人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金牛坝的。
  金牛坝位于成都市西郊,现是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金牛区区域环绕成都市一周,其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约是市区的10倍,人口54万。这里物产丰富,解放以来一直是成都市粮食、蔬菜和副食品基地。特别是10年改革以来,这个区乡镇企业连续9年的产值、收入、创利都是全省第一,农民人平收入超过许多国营厂矿、企事业单位,成都市政府还颁发了“蜀都之冠”的光荣匾,使这小小的金牛区名声越来越大。
  既称金牛坝,“金牛”从何而来?外地人到了成都,见成都四门所有公路两旁都冠以“金牛”二字,难免不发出如此疑问。然而成都人也不是都能回答的。来到金牛坝采访,当地老人说:传说很久以前,牛郎织女骑着“金牛”来到成都平原,很块,这里变成了人间天堂。后来玉皇大帝知道女儿私奔民间,将她抓回天堂,牛郎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织女时,把牛留在现在的金牛坝地方。牛久等主人未归,一气之下使断了气,变成了真“金牛”。后来,牛郎归来将它埋在水池中。直到今天,还有人传说,那池的中心就在金牛坝招待所的一口井处。每晚月明之时,还在井口处看得见牛、牛郎与织女及一对儿女呢。也有传说那池在今金牛乡的土桥镇,因至今还有一口保留完好的“金泉井”于土桥粮库。

http://www.phoer.net/photo/chengdu/2004/040614185.jpg漫画研讨会结束后,我专程来到金牛铜像前拍摄,因我曾在茶店子的“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工作了五年,这里也曾是我晚饭后散步常来的地方。然后再前往四川日报社的13楼见戴善奎
地点:茶店子.金牛区.成都市
时间:2004-06-14 15:16:35

  金牛由来果真是如此吗?显然传说是当地人附会的。其实,金牛的由来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的。《括地志》是这样说的:“昔秦欲代蜀,路无由人,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尿金,以遣蜀,蜀侯贪,信之,令五丁共引牛,壁山墁谷,至之成都。”《华阳过志》载得更为详尽:“开明帝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泰惠王遇,惠王乃作石牛五头,朝泻其后曰:‘牛变金’蜀人悦之,使之请牛,惠王许之。乃棋那五丁迎石牛,既不变金,怒!”上述史籍明白的告诉后人,当时位于陕西的秦国想吞并蜀国,使用了小计谋,造谣说石牛能屙金子,五丁力士拖回后又是假的石牛无用,蜀王一怒之下便弃之成都郊外──即今天的成都西门金牛坝这块地方。
  石牛从秦国拖运到成都,要从今天的陕西省褒城县经四川的七盘关、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广汉、新都,所通过的地方,显然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以《史记》也载说这条古代成都通往中原的道叫“石牛道”,亦称“金牛道”。南宋诗人陆游在成都西门登高望远时写的《张仪楼》一诗中有“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之句,前者指成都城筑城由来的传说,后者便是指金牛坝上金牛由来的故事。1983年《金牛区地名》一书也沿用史志说法,再次认定金牛由来应是如此。
  金牛坝指停放石牛的地方,显然这坝不大,它仅指成都西门外一坝地带,为什么令偌大个成都市周围都冠以“金牛区”几字呢?原来1960年5月,成都把周围的驷马、望江等几个区划成一个行政区,由于区委、区政府设在金牛坝上,故金牛区一下子便包围了整个成都市中区,使金牛区地盘越来越宽,十年改革中,金牛区为省市经济改革试点区县单位之一,带头实现经济翻番,乡镇企业率先在全省第一个突破亿元以上。
  人们到金牛区学习参观,却看不见那些古老的、即两千多年前秦惠王用石头雕刻的“金牛”。为此,市区政府及文化部门在牛年的时候,请省工艺美术所高全方、朱尚熹设计,选用优质材料,铸成高3米、长6米、昂着头、立展着双角、隆起周身强壮的肌肉、嘶叫着奋蹄飞奔的一头壮牛。雕像坐落在西干道尾的金牛坝上。省委、市委的领导杨汝岱,吴希海等还来金牛座像处栽种上百种花木。此处已建成一座三角形小游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金牛的来历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