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8-11日:陈家桅杆里的藏族女孩
清代翰林院──“陈家桅杆”⊙ 郑华钰
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乡天鹅村有一处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群──陈家桅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和其子武举陈登俊营建的一处大型民居,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因其宅前原竖有双斗石桅杆的功名标志,当地人便称其为“陈家桅杆”。
经专家考证,陈家桅杆是川西平原仅存的,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复合式传统大型宅院,它占地10亩余,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大小庭院12个,全部为穿逗木结构,其建筑的选址、格局、空间布置、装饰等都集中浓缩了晚清时期川西地方文化与科技,是研究清代川西社会、历史、民俗、教育、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诸方面的知识宝库,是一座活生生的民间文化博物馆。早在1985年,陈家桅杆就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陈家桅杆,但见院前照壁横陈,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镌有浮雕石刻,镂空的福、寿二字和蝙蝠图案,工艺精湛。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檐上彩绘花鸟,光艳夺目。
院内建筑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正中三重住宅,分为前厅、二厅、正宅三重大院。屋顶飞檐翘角,斗拱五色彩绘,四厅山水壁画、绿窗红柱,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
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四壁有名人书画、石刻,书房三间内凤尾万卷书案,楠木书橱陈设有序,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后有忠孝祠,内建石拱桥,桥上人物浮雕,桥下鱼池照影,迎面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设供桌香案,是祀祖之所。
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为整个建筑之最。此院是主人休息、娱乐之所。院内正面有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雕梁画栋,曲折回环。登楼远眺,无边景色尽收眼底。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幽绝尘。特别是池中石山,高仅七尺,阔不足一丈,此山竟然是青城山全景,宫观殿廊,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天师洞、上清宫以及青城主峰历历在目,真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把优美的建筑比喻为诗歌和音乐,那么,陈家桅杆这座气势恢宏、精美绝伦的古建筑群,则不愧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情诗,是一曲典雅优美的古琴曲。
相关图片,参见《陈家桅杆》 咋莫得照片喃?
2005-8-11日:陈家桅杆里的藏族女孩
刚看到郑华钰的帖子《清代翰林院──“陈家桅杆”》里还没有照片,而又有人在催,故决定发一组我拍摄的陈家桅杆。**** Hidden Mes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