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丁 发表于 2007-1-21 11:47:50

赤脚医生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5 15:28 编辑



2006年11月17日拍于阆中农村

leikang 发表于 2007-1-21 12:26:32

一瞬间想到一个词:晃若隔世

老磨 发表于 2007-1-21 12:58:27

<div>[背景资料]</div><div align="center"><strong>赤脚医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font face="宋体">基层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font></strong></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的产物,是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后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一般而言,村民管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乡村医生叫做赤脚医生。</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nbsp;</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赤脚医生出现在中国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是那个时代基层医疗体系最重要的一环。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随后,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并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赤脚医生对改变当时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对开展预防工作和促进农业生产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nbsp;</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那时的赤脚医生,主要任务就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当时政府挑选赤脚医生,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来自医学世家者,二是从高中毕业生且略懂医术病理者,其中还有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挑选出来后,他们会被集中送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他们都掌握有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并能为产妇接生。但当医生只是政府给他们的一个非全职工作,没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从生产大队拿到一些补贴,有的只是以生产队记工分代酬,所以他们当中还有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nbsp;</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赤脚医生常常就拎着一个装有几片普通药片、一支针筒、几块纱布和一个听诊器的药箱,走村串户给人看病。尽管他们无法治疗什么大病,但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治疗和土法医疗,他们仍能治好一些疑难病症,所以在那个时候,他们是农村人心目中最有文化的人之一,被认为是农村人生命的守护者,因而备受敬重。</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nbsp;</div><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赤脚医生及其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的乡村医院机构,卫生人员也多是经过系统培训的医学院的毕业生。根据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以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也以此划上了句号。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有102万乡村医生,其中近70%的人员为初、高中毕业,近10%的人员为小学毕业。</div>

巴丁 发表于 2007-1-21 23:43:25

<div>&nbsp;致谢老磨先生,使我又学到了一点现代史。向您问好。</div><BR><div>&nbsp;我是50年代末出生的人,对“赤脚医生”一词很有记忆,但对他们的事物还很陌生。因工作关系,于2006年11月初,测绘阆中石子乡五丰村土地整治项目时,偶尔发现这家墙上挂着我小时候看见过的一幅“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纱窗刺绣,很感新奇,问之该家主人贾永轩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赤脚医生”,而今还是那么敬业的一位乡村医师。于是回家带上我的台灯、马灯两样道具,跑边全城买了半斤煤油去摆拍才完成了这幅作品。摆拍总是有缺陷的,望影友指点技艺,评述拍摄的思路。恭候佳音。</div>

老磨 发表于 2007-1-22 08:27:22

客气了,巴丁先生!“赤脚医生”最早出现在五十年代末期,是人民公社运动中农村群众医疗保健体制的产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政治化而鼎盛。想当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时,本人曾经就是一名“赤脚医生”。巴丁先生的这幅作品较好地再现了历史场景。如果在场景摆设上,能在桌面上放上一束草药,或“赤脚医生”手持一枚银针在思索,我以为可能就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总之,从摄影的角度上讲,此幅作品表现得很不错。

杨正保 发表于 2007-1-23 18:20:14

<div>问好大哥!好片,感觉就一盏灯的真实感最好.</div>

巴丁 发表于 2007-3-30 18:11:48

&nbsp; 磨兄、保弟建议都很好,准备重新拍一次。

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07-4-3 13:14:11

<div>问好<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巴丁大哥!</font></strong></div><BR><div><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那个村还没通电吗?</font></strong></div><BR><div><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看你的介绍,你是国土部门的哈~~~~~~~~</font></strong></div>

蜀泉 发表于 2007-5-16 18:58:09

其实现在的农村也要有赤脚医生呀!!!特别是赤脚医生的中草药。对农村医疗有很大的好处。

阿单 发表于 2007-5-21 16:13:58

<div>定格历史!重现流年!</div><BR><div>巴兄的煤油马灯和玻璃煤油灯给作品增色不少!学习了。</div>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赤脚医生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