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无痕 发表于 2006-12-8 21:45:41
你拍的都是90年代以来的新建仿古建筑,没什么特色!老磨 发表于 2006-12-9 08:06:32
<div>[背景资料]</div><BR><div>早在公元前 311年秦惠文王时,成都便有太城(亦称大城)和少城(亦称小城)了,当时的少城比太城更为壮观。康熙五十七年( 1718)清廷动员全川力量修成都城。并在成都城西建满城,以驻八旗兵丁,满城当时亦称少城、子城。大街(宽巷子)居住满族文武官员,小胡同(窄巷子)则住满族士兵,等级森严,汉人严禁入内。</div><div> 这里是成都保存较完好的清代遗址,是老成都原汁原味的缩影,成都人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结在这里得到体现。其民舍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大半是前后两个四合院式样的平房。临街大门内,还有一道绘着金钱狮子的四扇中门。大门外两侧,还残存着蹲石狮、放石鼓的石墩,门楣上雕有金瓜、佛手等象征吉祥的装饰;屋脊有残存的泥塑兽头;檐角有上翘的飞翅;檐沿有扇形的瓦当……宽巷子长391米、宽7.7米,因与邻近街巷相比较宽,称宽巷子。窄巷子长390米、宽6米,因该巷较窄,习称窄巷子。这两条巷子可谓成都旧居的实物档案,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div>向明月 发表于 2006-12-9 10:37:42
<div class="quote3"><b>以下是引用<i>踏雪无痕</i>在2006-12-8 21:45:41的发言:</b><BR>你拍的都是90年代以来的新建仿古建筑,没什么特色!</div><BR><div>是的是的。批评得很正确。</div><BR><div>这组照片拍于2005年1月。那天本打算乘14时的汽车远行,但只有16时的票了。便利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打的去了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宽窄巷子,信手拍了它们。原图片很大,压掉了90%。好些地方正在拆,好些地方又不敢进去。只能跑马观花了。</div><BR><div>比较有意义的是拍到了这么个地方,有高人竟办起了国际青年旅社,这对宣传成都功莫大焉。</div><BR><div>还有就是拍下了自发呼吁抢救者的诗,文,图。</div><BR><div>另外就是人们用拆下的木料烤火,平常的家居生活等.............</div><BR><div>这以后就没有去过了,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新变化。准备在两周年的时候再去看看。</div><BR><div>感谢站长把这不完美的帖子固顶。热爱成都的拳拳之情令人感动。</div>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6-12-12 23:41:37
远去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新版宽窄巷子还能有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