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10-6 02:50:03

阿坝,辽阔壮美,苍凉无边!!!

  川西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提起九寨、黄龙、四姑娘的美名很多人都熟捻在胸,不错,他们都是阿坝的明珠,但阿坝之美远不止于此。那一年,我抛弃如雷贯耳的著名景点,走进阿坝的另一端,去唐克看清澈碧蓝的黄河第一弯,去红原和若尔盖拥抱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感受阿坝的辽阔壮美苍凉无边,并再一次为阿坝的美所俘获。


红原──因红军而得名

  红原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1935到l936年,中国红军长征在这里翻越了长板山(也叫亚克夏山),并在前后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里三次横穿草原。无数年轻的生命在这片草原风景中留下了坚毅的行者姿态,成为风景中无法抹去的悲壮影像。l960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国务院在草原上特别设立了一个县,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红原县”。


顺其自然,草原有了新的名字──红原草原

  草原上旖旎迷人的美景星罗棋布,白河水蜿蜒流淌,滋润着这片平均海拔3600米、幅员8400平方公里的辽阔高原,盘旋出状如新月的片片浅湖。距红原县城3公里的月亮湾是她们中的公主,曲折袅娜的姿态极尽柔媚之能事,白云的倒影和落日的余晖将我长久“滞留”,不忍离去。

  横亘于草原边缘的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上游支流的天然分水岭,高原、山地、雪山、草原湿地和森林湿地在此撞击融合,形成风景殊异的多重景观。沿瓦松路(省道301线)缓缓行走,路边是一望无际的日干乔大沼泽,尽管水草肥沃,这里的天气却和地貌一样变化无常,即便在仲夏时节,也时常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冰雹风雪交加;70年前,单衫少粮的红军在这里历尽了险象环生的绝境,布满“死亡陷阱”的大沼泽吞没了无数从枪口下幸存的生命。

  日干乔的“麦拖岗”意为“花山”,是当年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山梁,如今漫山红花正开得灿烂,馥郁芬芳。一路上,不时与新砌的红顶藏式小楼擦肩而过,它们是草原绿毯上点缀的红花,却再也寻不到印象里牛粪敷墙的老宅。至于有关红军过草地最鲜活的记忆,无疑要属屹立于沼泽边缘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两块硕大的青石一立一卧,隐喻逝者与生者,周总理的笔迹遒劲有力──“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草原。”


唐克──九曲黄河第一弯

  若尔盖草原和红原草原像两片连接在一起的绿色地毯,铺在川西北的土地上,阿莫乔甲干草坝就在红原到若尔盖的路上,平平坦坦延伸有几十公里,再往前走就是唐克乡,遥看“黄河九曲第一弯”的地方。

  将大背囊存放在路边一位藏民的家中,虽然语言不通,老婆婆还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弯着弓成90度的驼背领我进屋,指给我放包的地方,并给我们倒茶喝。老婆婆的小孙女长得很灵秀,她不懂我们的语言,但乌黑的眼珠好象会说话。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流向远方的河流与家徒四壁的贫穷。

  唐克是黄河惟一流经四川地界的地方。这里河水清澈,河中游鱼如织。登上身后一座小山的山顶回望,巨大的河湾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气势非凡。在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河岸上,不敢相信眼前澄清碧蓝的河流就是黄河!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曲曲折折地蜿蜒流淌,凭白地转了180度的大弯,掉头向甘肃流去。流经中原大地泥沙具下的黄河已经磨练成一个骁勇的汉子,而在这里却还是一幅未经沧桑的处子模样。带我们去唐克的司机大哥讲的传说更是美丽动人: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特地来四川拐了个弯,就是为遇见白河姑娘娶她为妻,然后就领着妻子一同回到甘肃,继续他们汹涌澎湃的路程去了。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10-6 02:50:20

  在高高的堤岸上坐下来,看见阳光反射在河面上,星星点点像闪烁的星光,小木船载来几个过河人之后,安宁地停靠在水边。堤边安坐着一位藏族老人,面向黄河盘腿而坐,手捻佛珠,口中念念有词,满脸的皱褶掩埋着沧桑。蓝天,白云,碧水,黄草,望天,望水,望阳光,这时才慢慢体味出这条著名河流的美丽来,河的辽远壮阔和人的渺小细微。不由在想,红军当年路过此处时,是否也曾为这份天籁所感,饮两口清水,意气风发继续上路?

  附近的唐克乡四大队是个藏族村子,一定要在黄河岸边骑一下他们的河曲马、也叫唐克马。当地牧民从我面前飞驰而过时,像一道劲风掠地而过,正当心痒痒时,一个朴实的藏族少年牵着马出现在我的面前,说这是他家最好的一匹,我问多少钱,他说:“十块。”又问,“那可以骑多长时间呢?”他憨憨地说:“随便。”

  沿着河边跑到远处的树林,再一直跑到树林的尽头,然后绕回来再出发。耳边只有凛冽的风声,达达的马蹄声,树木、河水从眼前略过,那种感觉真是过瘾。有一次我几乎想越过树林,就这么一直跑下去,想象着缓缓融进蓝天的感觉,像畅饮了青稞酒一般地微醺起来……


若尔盖──草原牧歌

  无论从成都出发,经过阿坝自治州的首府马尔康,或是从甘南继续南下,经过若尔盖到红原,一路上都是辽阔的草原风光。中巴车慢悠悠地行进,如同坐在观光车上,蓝天白云下荡漾着大片的牦牛和羊群。车在平坦的原野奔驰,两边都是草原,间或闪出一些高山草甸和湿地,远处青灰色的山峦偶尔闪烁出银白的光,那便是终年积雪的雪山。

  整个若尔盖县城就镶嵌在大草原中间。牧民的房子、帐篷散落着,河边不时有黄鸭戏水,牦牛、羊群游走向它们钟情的原野,帐篷的炊烟在微风中袅袅飘散。躺在河边的斜坡上,仰望着清净透彻的天空,高原的凉风吹过,太阳热烘烘地洒在身上,让人慵懒到昏昏欲睡。对岸是一大片栅栏围起的牧场,牧羊犬警惕地对着我们吼叫几声,大概是警告我们不要打他家牲畜的主意,然后也像我们一样安宁地倒卧在草地上。

  当一天中最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散射到草原和牛群身上,真的是令人迷醉的光线,就像看见戴着头巾、口罩的藏族姑娘露出美丽的眼睛,让人深深沉醉不能自拔,那是迷幻的阳光!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10-6 02:50:32

  酣睡至太阳落山,草原变冷了,远远地听到牧人的歌声,他正赶着牛羊,一路牧歌相伴。我们就隔着河岸与他对唱起来,曲调不同,但情致恰到好处,一首接一首地唱,把库存的草原歌儿整个翻唱了一遍。地平线上,残阳如血。

景点:
  班佑村:当年红军一路北上,从若尔盖步出草原。班佑村是红军走出草地后见到的第一个藏寨。当年,这里只有几座牧民毡包和一片柳树林,如今已是有着上千人口的大寨子。村西小溪边的柳林是当年红军安营扎寨的地方,毛主席也曾在河边住过。
  巴西会议会址:原名班佑寺,位于若尔盖县巴西乡境内,靠近草地边缘。该寺坐南向北,紧邻巴西河,原貌为四合院布局,山门为重檐歇山式顶结构,现存大雄宝殿墙垣,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

线路:
  可从成都乘长途班车抵达马尔康,成都茶店子长途车站每天早晨6:30至12:20有班车。从马尔康乘坐开往若尔盖的长途班车,可中途先在唐克下车,大约6小时,看黄河第一弯后,再搭车去若尔盖,1个半小时到。从马尔康到卓克基,搭乘出租车即可,行程7公里,可在卓克基住宿。
  从若尔盖可以选择继续北上前往甘南,或者向东南到松潘,游览黄龙和九寨沟后回成都。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先去九寨沟、黄龙游览,然后从松潘乘车直接抵达若尔盖,再沿若尔盖──唐克──红原──卓克基──松岗──马尔康──成都的线路行走。
  也可先从兰州游历甘南,从甘南进入若尔盖草原,再去唐克──马尔康──卓克基──松岗,最后从马尔康回成都。

交通及费用:
  若尔盖—唐克:1.5小时,5元/人
  唐客乡—黄河第一弯:合租面的3人20元
  唐克—红原:2小时,合租面的3人100元
  红原—卓克基:140公里,4小时,27元/人
  卓克基—马尔康:出租面包车,3元/人
  马尔康—松岗:出租车25元/车;
  松岗—卓克基:出租面包车,40元/车
  马尔康—成都:395公里,60元/人
  若尔盖—松潘:65元/人
  九寨沟—成都:438公里,92元/人

住宿:
  若尔盖红星宾馆,三人间无淋浴,15元/人。红原迎宾旅馆,三人间无淋浴,10元/人。卓克基“旅客之家”NO1路大伯家,20元/人,包食宿。马尔康市民族服装厂招待所,标间40元。

饮食:
  在唐克可品尝黄河鱼,马尔康有上好的牦牛肉和青稞酒。

long4978 发表于 2006-10-6 17:47:54

8错
片片多点就更好了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11-4 14:19:44

小子,你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坝,辽阔壮美,苍凉无边!!!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