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8 07:03:52

人民广场上部分雕塑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5 00:05 编辑

仁者乐山6月17日拍摄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8 07:09:14

巴人

外环上这半月型设计构思还是精巧哈,只是是个龙头或者是个虎头我看不出来!<BR>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8 07:18:30

建设大西南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在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征程后,领导人民又掀起了建设大西南的生产高潮<BR>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8 07:22:40

石雕就是这点不好,洁白的大理石稍有一点污垢就非常显眼<BR>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8 07:25:58

张家德先生

雕塑-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设计者张家德先生<BR>

老磨 发表于 2006-6-18 09:13:29

<div>[转帖]</div><BR><div></div><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2pt; LINE-HEIGHT: 17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8pt;">大礼堂建于上世纪<span>50年代,是新中国的十大建筑之一;在</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8pt;">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编的《比较建筑史》一书中,它和其设计者张家德先生均名列第二;同时,它还是詹天佑工程奖,鲁班工程奖的获得者,这在重庆的建筑中都是独一无二的。</span>
        </div><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2pt; LINE-HEIGHT: 17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8pt;">人民大礼堂属于典型的民族建筑形式,建筑主体前面的牌坊正对中心主体,中轴线对称向两翼发展的塔楼收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格局。同时,它还完美地体现出了现代建筑的四个特点:一、实用性,礼堂内部直径仅<span>46米,但却能容纳4000多人;二、坚固性,它经历50年的风雨至今仍然亭亭屹立;三、经济性,它在当时只花费了437亿元便修建完成,折合到现在也不过400多万元人民币。最主要的原因是节省了一笔巨大的人工费用,它是当时的党政军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四、美观,屋顶的绿色、大柱的朱红色和栏杆的玉白色,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span></span>
        </div><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40.8pt; LINE-HEIGHT: 17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8pt;">如今的人民大礼堂已经成为了重庆的标志和象征。</span></div><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广场上部分雕塑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