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文发 发表于 2006-6-9 19:06:48

丰子恺在沙坪坝

<BR><div>杨耀健</div><BR><div>  早在“五四”时期,丰子恺就以文名和画名并重于文化界,被誉为一代新文人。他的散文清新隽永,自成一体,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所著《缘缘堂随笔》曾多次再版。抗战年间,丰子恺卜居重庆沙坪坝,先到国立艺专执教,后因人事纠葛辞职,以卖画为生,兼写散文。<BR>  迁到沙坪坝后,丰子恺自费建起平房数间,取名“沙坪小屋”,其所作画幅皆署名“缘缘堂”,待价而沽。有达官贵人上门求购,则索以高价;有文化界朋友慕名求画,则只取工本费,或是干脆无偿赠予。至于他珍藏的抗战前的沪版《子恺画集》、《子恺漫画》、《护生画集》、《漫画阿Q正传》等则秘不示人,只对极少数知音展示,看过便要仔细收藏起来的。<BR>  丰子恺白天作画,写文章,晚上喜欢独酌几杯,聊以解乏。他是江浙人,不爱喝高度数的白酒、曲酒,唯嗜绍兴的黄酒如命。惜华东已失陷,黄酒不可得,弄得他度日如年,喉急时只能以五加皮酒充数。<BR>  有一天他上街闲逛,无意中见到一种“渝酒”出售,标明是低度数的仿绍兴黄酒。他似信非信,掏钱买下一瓶,当场品尝,觉得口感与绍兴所产相去不远,欣喜若狂。从此,他成了“渝酒”的老买主,每天晚上至少喝八两,盛夏挥汗如雨也从不间断。<BR>  手捧一杯“渝酒”,他眼见五个小儿女渐渐成长,升学毕业,任职攒钱,深感欣慰。手捧一杯“渝酒”,他耳闻德国投降、希特勒自杀、轰炸东京、波茨坦宣言发出,坚信抗战必胜,返乡有望。他的酒量越来越大,从八两增至一斤,越喝越香。<BR>  丰子恺是个生性淡泊的人,不善交际,仅与开明书店关系密切,因该书店办有《开明少年》杂志,每期都要采用他的画稿。书店来的是叶圣陶,还有夏宗禹等人,都是文化界同仁,惺惺惜惺惺。但凡老友来,他必出“渝酒”待客,赞不绝口。<BR>  叶圣陶等人均辞以不善饮,丰子恺亦不以为意,自捧大杯向客,谈笑自若。客人下次复来,他又忘了人家不喝酒,照样又夸赞“渝酒”一番,总想劝客人多少喝一点。<BR>  抗战胜利之日,丰子恺激动万分,连日伏案创作,绘出了多幅传世之作。《八月十五日夜》,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陪都万人空巷,齐上大街游行狂欢的场景。《炮弹作花瓶,永世乐太平》,表达了久经战乱的中国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憧憬之情。 <BR>&nbsp;</div>

老磨 发表于 2006-6-9 20:30:27

[转帖]子恺漫画

<div>[转帖]子恺漫画选:</div><BR><BR><BR><BR>

老磨 发表于 2006-6-9 20:31:08

<BR><BR><BR>

老磨 发表于 2006-6-9 20:32:00

<BR><BR><BR>

老磨 发表于 2006-6-9 20:32:45

<BR><BR><BR>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9 21:03:38

这些画儿好漂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子恺在沙坪坝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