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托的魅力
羌居前的“泰山石敢当”,表明羌人与中原汉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灵动有序的季节,当数五月.在树树缀红珠,街街淌玛瑙──樱桃成熟的时候,却意外走进一处胜地 ──牟托.
其实,牟托只是无数个羌寨自然村其中的一个.不认识它时,牟托模糊的只是一个影子,甚至连影子也不是.世人追赶时尚的脚步太快,对牟托的注意,实在太少.然而牟托的魅力终究是要显现出来的. 因为青铜器的发现,牟托首次被世人注目.
牟托寨的后面半山上,有一块很大的台地,在这个和寨子一样普通的泥土的深层,因为一次并不美好事件的暴露,却意外在此发掘出大批西汉时期文物.有许多精美的玉器,铜器.其中一枚青铜镂空鸟形饰品尤为漂亮,至今国内没有发现第二枚相同的,作为国宝,已经送往北京博物馆收藏,可见它的珍贵.出土的数量和品种的繁多,让人联系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更让人费解的是在一绝壁的崖窝里,藏匿大量戟,剑,刀等古代兵器.武器是不能和战士分离的.这些武器为什么没有再和它们的主人在一起? 古人总是这样,留给我们太多的悬念,让人难以猜测.过往的事,手指轻轻一捻,几千年的光阴,瞬间就留在身后,待要看清它时,再也清晰不了,却又感觉到远古的力量,泣血疾走,滚过几处残基断墙,隆隆而去…… 阳光在云层的空隙中投射下来,时而浅黄,时而橘红,让心迷离在与之息息相关的神秘符号中.
牟托是被水推进冲积成扇形的缓坡地带.此段岷江像一张弓,"弓背"沿着它擦身而过,再呈S型呼啸而去. 寨子建在冲积带中央,周围是浓郁的樱桃树,核桃树,和对岸山上的萝卜寨遥相对望. 寨子的最高处,一座碉房傲视着全寨,虽然破败的只剩下了一堆乱石,仍感觉到一段远去时代的缩影 ──它是温姓世袭土司的宅子."温"是皇帝赐的汉姓.像这样上百年的石砌碉房,百分之九十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房与房相连,由下而上,它的结构,就是一座座军事堡垒,不但墙体厚实,每一条巷子都壁垒森严. 有多少村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消失和改造.那些传承千年的民俗地方文化,包括乡土建筑,是集祖先的血气和精气培育滋养出来的,"失去乡土建筑,就是失去大半部历史".不论工业社会怎么发展,我们的血,还是要回归到祖先的怀抱. 当我们沉浸在某种情感时,牟托真正的魅力是在它古老并不腐朽,清新而又传统的提升,演绎的至善至美.
触摸一下发黑的木门和门前的龇牙裂嘴的"泰山石敢当",时光的流逝和现代的步伐,还有一个幸运的空间,能够容忍不被打扰的思想. 所以牟托是幸运的. 横在溪沟的小桥,简悦得只有几张木板和两根原木扶手,看一眼,就让心为之一动,如一个刚从顽皮走向成熟的少年.与之相连的是青石板铺成的巷道.石板上天然纹理,变换着无尽的想像,干净,清爽如水洗过.由此可见民风的纯扑和乡民环境卫生的自觉性无不与立在寨中央那块刻有"乡规民约"的石碑有关.这个历尽风雨沧桑的老碑,幸运地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保留至今,成为镇寨之宝.二十多条条例,列出了规范乡民的道德水准和制裁条例,违者必究.它是土司时代的产物,它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又是禁锢人性的锁链,但是它又传递出另一面积极的信息,那就是被现代人唾弃的"家规国法"的道德理念.
寨中有正在修或以修好的新房.一样就地取材,石头和泥巴是最富有,最牢实的建材.内用木板作隔墙, 回廊走壁,雕以花纹走兽,精巧的小阳台,让人遐想连篇.明亮的推拉玻璃窗,替代了原来的小窗户,这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在整体风格上,丝毫无损传统羌族建筑风格. 离开牟托,心中的不舍,犹如对待一个恋人.回望它,它就是存放在万山丛中的一块翡翠. 有时间,我也想去牟托看看,到时候,罗阿姨有空就当导游哈!在喊几个人一起去. 好文。喜欢。 <div>谢谢你的阅读!</div> <div>牟托在岷江西岸,抬头就是萝卜寨.站在萝卜寨观景台上,岷江峡谷尽收眼底.牟托就在山脚下的河对岸.</div><BR><div>牟托的文化积淀,是否与其上下左右的文化样式形成一体.如营盘山,如姜维城等.当然,也如楼主所言,是否与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有关?这些话题还真的有趣,需要探讨.</div> 哎,这段时间太忙,还没有时间去,争取那个周末去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去哦!! <div>你们好久去的啊?我就是牟托人诶!</div> 樱桃成熟的时候去的.你没有在家乡吧? <div>那段时间就是不在家,我在外边读书。欢迎再次光临我家乡哈!</div><BR><div>你哪的啊?</div> <div>好久没来过了,今天难得一来,给大家整几张牟托的照片.</div><DIV align=center>http://img.blog.163_com/photo/qsw35fFTJQ9FaJD5wXlx7A==/5424867226144580258.jpg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