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飞天》疑剽窃自贡画家曾浩之《天籁》
曾浩《天籁》 陈逸飞《飞天》'比曾浩《天籁》除少了两个若有若无的人物外,两者构图造型、人物表情和动作完全一样,只是《飞天》的色彩比《天籁》深一些” <BR><BR>备受国内媒体广泛关注的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遗产纠纷官司尚未了结,他的作品又有重磅消息爆出: 2005 年底北京一家拍卖公司拍出 825 万元天价的《飞天》,涉嫌剽窃青年画家曾浩的油画作品《天籁》。 <BR><BR>《天籁》变《飞天》<BR><BR>2005年11月26日17时,北京青蓝大厦三楼拍卖厅。落尘斋藏品“2005年秋季拍卖会”在这里如期举行。当北京红太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太阳”拍卖公司)拍卖师宣布油画作品《飞天》(92cm×183cm)系已故画家陈逸飞的遗作时,整个拍卖会场引起一阵骚动,该画起拍价80万元。经多次轮番竞价,拍卖师手起槌落,竞拍出825万元高价。<BR><BR>在人们的唏嘘和感叹声中,一个关注拍卖会现场的人叫了起来:“咦,这不是我朋友曾浩的作品吗?”周围的人斜眼看她:你有这样的朋友?<BR><BR>随后,曾浩的朋友将此次拍卖活动情况电话告诉了他,并迅速将活动中所获取的资料从北京寄到了四川。<BR><BR>打开红太阳拍卖公司主办的《落尘斋藏品》画刊,一幅《飞天》油画作品吸引住曾浩的眼球。他惊讶了,怎么会这样呢?这不是自己2002年耗时长达半年创作的敦煌飞天系列作品之一《天籁》(200cm×400cm)吗?再细看,该画中,右下角签名“二○○四·中秋佳节陈逸飞于沪西”。红太阳公司还将其作为《落尘斋藏品》画刊封底进行宣传。<BR><BR>《天籁》的创作过程<BR><BR>曾浩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四川自贡市,长一张娃娃脸,笑起来很有灵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油画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小由父亲引导走上绘画道路,在当代各大流派和潮流盛行时,对本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追求。<BR><BR>在敦煌系列作品创作中,曾浩立足传统、大胆创新,为了再现敦煌文化的底蕴及对远古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他说他把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容入到创作中,在古韵中渗透了现代美,其作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BR><BR>从曾浩带来的敦煌飞天系列作品中,记者发现,他的作品不是生搬硬套地去复古,在人物创作中不以世俗人物为蓝本,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人性中圣洁、高贵、善良、美好的天性,从而把敦煌人物不可触摸的神秘与空灵表达得炉火纯青。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根据敦煌的特殊地域性,吸取了西域人的特征,脱离世俗形象,表达出神仙的气息和魅力,又深深烙上现代文化和远古的文明,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佛画,从而挣脱了宗教的约束。他大胆而又人性化地表现了现代与远古的浓郁气息。<BR><BR>提起《天籁》,曾浩说,这幅油画是他在2002年画的,《天籁》只是敦煌飞天系列作品之一。他选择敦煌飞天系列创作,是基于多年的积累和构思,根据敦煌的文化底蕴,大胆创新,用油画的方式来展示东方远古文化,形成自己鲜明而又独特的风格。<BR><BR>“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很气愤。不了解真相的人,还以为我在冒陈逸飞的大名卖画。”曾浩边说边打开2005年11月《落尘斋藏品》画刊和2006年1月《收藏界》杂志,上面都刊登有《飞天》(92cm×183cm),画中有八个身披彩色薄纱的美女,那是一种完完全全彻底的惊艳,一种神圣的妖艳,或反弹琵琶,或手捏芭蕉扇,或含羞掩面……与2003年7月号《美术》杂志上刊登的《天籁》(200cm×400cm)相比,除少了两个若有若无的人物外,两者构图造型、人物表情和动作完全一样,只是《飞天》的色彩比《天籁》深一些。<BR><BR>据了解,目前出现的一些临摹假画,都是跟原作极为相似,但缺少某些看不清或不容易处理的细节。<BR><BR>12万元卖出《天籁》<BR><BR>曾浩说,2002年11月,《天籁》在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过。当时,他与他的经纪人一起带了六幅敦煌飞天系列作品去参展。期间,众多媒体前来采访,有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等。著名电影演员张金铃、敦煌创作中心主任王无际等还专程前来参观他的作品,受到好评。他们还与他站在《天籁》作品前合影留念。<BR><BR>参展期间,有许多观众沉醉在《天籁》前,仔细品味和评介。有的观众还三番五次购买门票前来观看,当大家得知《天籁》是他画的时,惊讶不已。一个50多岁的妇女站在《天籁》前,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曾浩说:“年轻人,你讲实话,这幅画到底是不是你画的哟。”他自信地回答:“是!”那妇女依旧怀疑问:“是不是你偷来的?”曾浩笑了笑反问道:“偷来的画敢在这里展出和销售吗?”该妇女自知理亏,冲他尴尬一笑,走了。<BR><BR>在此次博览会上,他的敦煌飞天系列作品成了一大亮点,一些关于敦煌飞天系列油画的印刷品被签名销售一空。有一家公司前后几次派员暗中关注《天籁》,欲购买收藏。但终因出价太低,被坚决回绝了。博览会结束当天下午,这家公司的老板露面了。原来暗中关注他的是上海王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董荣亭先生。<BR><BR>2002年11月17日下午,董先生一行来到展出现场,与他几经磋商达成了购买《天籁》的协议,双方口头约定价格12万元。与董先生一起来的一位女士对曾浩说:“艺术家,对不起。大家都是搞艺术的,我们花12万元买你这幅画,实在太委屈你了。”曾浩笑了笑说:“没关系,画卖知音。”对方听了很高兴。随后董先生留下一张名片,叫他晚上把油画作品《天籁》送到董先生的办公室。但后来,曾浩发现按名片上的电话打去找董先生是很难的,接电话的是秘书。<BR><BR>晚上7点钟,曾浩和经纪人一起打的把画送到董先生办公室。董先生热情待客。在验过《天籁》之后,董先生立刻支付了12万元现金。<BR><BR>临走时,董先生又给他们一张名片,他说按上面的电话号码拨打准能找到他。他解释称,每天找他的人太多,不得已印制了两套名片。<BR><BR>后来,董先生把《天籁》油画取名《飞天》,悬挂在酒店里,在下面特制一个金属框,并署了作者名,还有“2002年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重金收藏”中英文字样。<BR><BR><BR> 曾浩之飞天<BR><BR>曾浩,出生于四川自贡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油画创作中心创作委员。 <BR>在当代各大派别潮流盛行时,曾浩对本土文化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和追求。敦煌系列绘画的创作过程中,立足传统、大胆创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敦煌文化神秘色彩。为了再现敦煌的文化底,其把西方油画和中国画技相结合,将审美观和自己对油画艺术理解溶入到作品创作中。他的作品不是生搬硬套的去做复古画,不是世俗人物的翻版,而是利用现代的绘画语言,把敦煌人物表达得如此完美,但也不走入到纯宗教里去,只对远古文化的追忆和向往。使远古文化深深的烙上了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印迹。 <BR><BR><BR> 作品分别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办展,在参加的省、全国画展和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奖,被英国西蒙敦煌研究院、台湾、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等艺术机构、画廊和收藏家珍藏。其艺术传略和作品《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杂志、《人民画报》等众多重要国家级报刊杂志专题介绍。 <BR><BR> 飞天,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故又称香神,乐神或者香音神。 <BR><BR><BR> 这图中不止有飞天,也有乐伎和佛像。敦煌飞天与佛像,那是一种完完全全彻底的惊艳,一种仰视,一种神圣的妖艳,却令人不敢亵渎……<BR><BR><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