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新漆画《清明上河图》
北门茶客 文/图新年伊始,当成都漆艺入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讯传来,著名漆艺家、现年72岁的胡开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月8日这一天,他的新作巨幅漆画《清明上河图》历时8个多月,终于大功告成。巨幅漆画《清明上河图》长2.333米,宽1.333米,重达50余公斤。胡开新运用漆艺多种表现手法,对北宋画家张择端名画、享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进行了再创作,既保持了原作的古典风貌,又展现出漆画丰富多彩、厚重明快的艺术特色,作品气势恢弘、繁简有致、笔法细腻酣畅,“用漆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惊叹。
巨幅漆画《清明上河图》虽是原作的一部分,但这部分是原作最精彩的中段部分,展现以拱桥为中心的北宋都城汴河及其两岸忙碌的河运和热闹的贸易情景,人物众多,场景纷繁,线条细腻,结构严谨。用漆艺手法进行再创作,没有金刚钻是揽不下磁器活的。
巨幅漆画《清明上河图》制作需要几十道工序,尤其是莳绘装饰技法的运用更是复杂细致,拓稿、漆绘、莳粉、上色、固粉、填彩、研磨、髹涂、擦漆、抛光等,每道工序都要洞察细微、一丝不苟。有的工序还要交叉重复多次,才能使线条细腻,人物形态生动,木纹质感逼真。对局部细节的处理,如河堤、河栏、小贩摊上的物件,采用螺钿、蛋壳细末碎片镶嵌,粘贴时用针笔调整疏密和外形,然后髹漆、填彩、研磨。为表现汴河流水的湍急,用银箔粘贴,上涂透明漆,再用笔彩绘。作品完成后,经过多次抛光、清磨,整个画面齐平光滑、色泽亮丽、沉稳大气,堪称漆艺珍品,惊世之作。
胡开新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漆艺作品,而能称为“里程碑”的作品,胡老认为只有三件。一件是“庄严国土”巨匾,长4.2米、宽1.2米,重达
400多公斤,作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赠送西藏十七世噶玛巴坐床典礼纪念礼品;第二件是一对高2米的“九方异型云龙大花瓶”,作为国宝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第三件就是这幅巨幅漆画《清明上河图》,这是他晚年创作的最精美的漆艺作品。 <div>3、漆画《清明上河图》(局部)</div><BR><div></div><BR><div>4、漆画《清明上河图》(局部)</div><BR><div><BR></div> <div>5、漆画《清明上河图》(局部)</div><BR><div></div><BR><div>6、漆画《清明上河图》(局部)</div><BR><div><BR></div> <div>7、漆画《清明上河图》(局部)</div><BR><div><BR></div><BR><div>8、胡开新一家</div><BR><div><BR></div> <div>9、胡开新为漆画作最后的打磨、抛光</div><BR><div></div><BR><div>10、胡开新为漆画作最后的打磨、抛光</div><BR><div><BR></div> <div>11、胡开新和老伴李老师</div><BR><div></div><BR><div>12、胡开新和儿子胡锦</div><BR><div><BR></div> 遗憾,不能亲眼看看杰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