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发表于 2005-9-1 11:03:49

越是民俗的东西越是值得发扬!

寥若晨星 发表于 2008-6-6 15:37:40

四川金钱板介绍

  金钱板源于明清时期,是流行于川、渝、云、贵等汉族聚居地的民间说唱艺术。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演出道具发生过几次大的变化:最初使用由两块金属板构成的“玉子板”,后改为由四块串在一起的竹板和一块横插拦板构成的“连花板”,再后来发展为由两块竹板和一块锯齿状竹板构成的“刮子板”。其间还有形似短剑的“金剑板”、形似朝笏的“金签板”、代表天地人三才的“三才板”。为了增加金钱板的声音效果,艺人们又把铜钱或金属片嵌入竹板中,打击和演唱时,既发出竹板声又有隐隐约约的金属声,因此民间习称这种说唱形式叫“金钱板”。金钱板大师邹忠新所使用的三块竹板,就是由两块平滑的竹板和一块锯齿状竹板构成的“刮子板”。
  金钱板在表演时,往往以说唱故事为主,因此它的唱词极富叙事特征,词中既有人物,又有情节,还有故事高潮,曲折生动,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在表演上,它要求艺人将打板、表演和唱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艺人对题材的理解和艺术加工,用或高亢激昂、或婉转低徊的说唱方式,把故事形神兼备地传达给观众,从而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感染。
  四川金钱板在唱腔上充分汲取川剧高腔的部分曲牌和四川民歌、山歌、号子乃至昆曲、胡琴、灯戏、弹戏的优点,集众家之长于一身,因此成为四川观众最喜爱的本土民间曲艺品种之一。金钱板的流派又有“花派”、“杂派”和“清派”之分。花派讲究板式的打法,要打得热闹,打得娴熟,且打且耍,眉眼身法要灵活自如;杂派主要是讲究唱词,要求艺人对唱词的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的拘束和控制,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而清派则比较讲究咬文嚼字,要求演员吐字时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出现“啦”、“哈”、“呀”等虚字尾音。
  金钱板的唱词又分为长篇唱段和短小的“书帽”两种,像著名传统唱段中的《武松》、《岳飞传》、《干隆下江南》等就属长篇唱段,大多从历史故事和章回小说改编而来。书帽则是短小精悍的唱段,常用于演出开场或结束时,起到画龙点睛、出奇制胜的作用。著名书帽有《秀才过沟》、《疑人偷鸡》、《小菜打仗》等。
  著名金钱板艺人邹忠新刻苦磨练,汲取各流派之长,创造了字正腔圆、表演细腻的现代金钱板表演形式。邹忠新生于1924年,祖籍四川安岳县龙台镇,两岁丧母,四岁丧父,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四岁时,这位金钱板奇才流浪到成都双流县关帝庙,拜当时著名的金钱板艺人,绰号叫“土地”的孙洪云为师。后来,孙洪云又把邹忠新引荐给自己的师傅杨永昌作为徒孙,从小受到金钱板艺术的熏陶。邹忠新在学艺过程中有过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他幼年时嘴巴小、舌头大、方言重,师傅认为他根本不是学金钱板的料。但是后来,邹忠新通过口含石头练习说唱,把嘴巴和口腔的皮肤完全磨破,鲜血直流,逐渐练成了口齿清晰、字正腔圆的说唱工夫。
  邹忠新还曾经在川剧戏班“贵华班”学习过川剧,师从当时著名的武丑彭洪林学习全套丑角,从襟襟丑、摺子丑、短打丑、袍带丑一直到靠架丑,无不一一研习。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在看过邹忠新的金钱板表演后,认为他的表演幽默、诙谐、活泼、生动,有“猴气”,这都是少年时期学习川剧丑角打下的基础。通过60多年的演出实践,使得邹忠新的金钱板表演在全国独树一帜,深得观众喜爱。
  许多看过邹忠新金钱板表演的人,都给予这种曲艺形式和邹忠新的舞台艺术以极高评价。龚圣序赞扬他:“有声有色使听者如身临其境;说今论古当引人入正义之途。”马少祺书赞:“曲到古今通雅俗,不需丝竹宜宫商。”著名诗人流沙河也谈到,他幼年时听邹忠新打金钱板唱《武松打虎》,所有的现场观众都认为邹忠新简直把武松演活了。其实这也正是邹忠新的艺术功力所在,他在金钱板艺术的打、唱、表、说诸方面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百年板声》,录制了全国著名的打板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经历,其中就有四川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可见,他所继承和开创的全新艺术形式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雅俗共赏的四川金钱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了巴蜀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掌故轶闻都以平民的视角保存下来。因此无论是从文化、艺术、历史等角度看,金钱板都是非常珍贵的民间艺术资源,同时也是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寥若晨星 发表于 2008-6-7 09:14:37

         秀 才 过 沟                  

               (四川金钱板唱词)
                  
             寥若晨星整 理



有个秀才本姓吴,
                         农夫问他因何故,
外号人称死啃书。
   他说无法过沟,
老子百家全读过,
    你没有看见吗?
康熙字典他背的熟。
   “我正在找题目”。
有一天,
      农夫闻言笑破肚,
老表请他吃响午,
      你真是个死读书。
他连忙换上新衣服。
      脚杆一伸就能过,
绸缎鞋儿双裹柱,
      何须这样费功夫。
瓜皮帽儿紧箍箍。
          秀才一听,啊!
团花马褂灯笼裤。
      对,就是这样过!
腋下夹了一包书。
      只见他──收拾齐备忙登路,
      右手提衣左手抱书,
一路行来兴勃勃。
      双脚一并把劲鼓,
说什么,
      脚还未动身体前扑。
秀才能知天下事,
      只听得──书中自有黄金屋。
      轰的一声喊哎哟!
迎面绕过菜园土,
      掉在沟里象条死猪。


把苦瓜认成嫩包谷。
      连滚带爬上了路,

明明是一块大萝卜,
      一身上下湿露露。
他硬说:吔!
                                 鼻青脸肿眼睛鼓,
这红苕长的硬是粗!
      肚皮涨的象大茶壶。
正行之间忙停步,
         他望着农夫就发怒,
一条小沟挡路途。
         你!你你你──沟宽不过二尺五,
       “害的我好苦”!
秀才一旁暗踌躇。
         我咋个走人户,
常言道:
      这双脚为跳单脚为跨,
“君子必须行正路”。
      你都说不清楚,
这一回过沟么──
                              真是没读过圣闲书!
我要翻一翻书。
连忙取出书几部,
首先就翻《人之初》。
再翻一本《百家姓》,
接着又翻《天生物》。
从早翻到日中午,
翻的他──
汗流浃背气喘呼呼。
一部四书都翻过,
找不到过沟的大题目。
秀才正在为难处,
那旁来了一位农夫。

寥若晨星 发表于 2008-6-7 09:31:24

               疑 人 偷 鸡


            (四川金钱板唱词)
寥若晨星 搜集整理


一间房子两隔壁,
来到厨房看究竟─
这一家姓李,
炉火熊熊的、
哪一家姓徐。
沙锅里头油焌焌、
李大爷今年五十九,
菜刀磨得亮亮的。
喂了一群肥母鸡。
   杯盘碗盏白如玉,
今天上街去看戏,
一瓶好酒是大曲。
大爷看的正安逸。
   血迹斑斑未抹去,
头一则,
   地上鸡毛好几匹。
金鸡姑娘戏窦义,
   这些都是活证据,
怪媚怪样铁公鸡。
   样样证明她偷鸡。
王婆骂鸡多有趣,
                           转身来到菜园地,
时迁打店又偷鸡。
   徐二嫂正在掐筵须。
看戏看得正得意,
   哟!今天该你打牙祭,
喔!猛想起
   安心弄点筵须蒜苗
自己喂的一群鸡
   香油麻辣的怪味鸡。
出门搞忘了关斗起,
    贼娃子、厚脸皮,
谨防遇到偷鸡的。
    看样子会偷东西。
急急忙忙回家去,
   你看她──
挨一挨二来数鸡。
    再看看她──
扒起指母就数起,
    岔眉岔眼直回避,
就怕漏掉一只鸡。
缩手缩脚犯心虚。
一二三四五六七,
   正要上前揭她底,
七六五四三二一。
   徐二嫂过来喊老爹。
烈火团团大红鸡,
   今天我家打牙祭,
钨金滚滚黑母鸡,
   红烧牛肉加筵须。
雪花飘飘漂白鸡,
   请你喝酒别客气,
彩云朵朵芦花鸡。
   彼此都是好邻居。
这些鸡都还在,
“哟!大爷为啥不欢喜?
独独不见我那凤头鸡。
   啊!是不是丢了一只鸡。
那个在耍鬼把戏,
   刚才牠跑进菜园里,
苍蝇飞过有痕迹。
   我把牠吆到墙夹壁。
啊!隔壁子紧隔壁,
   二天你好生关着起,
徐二嫂是个大肚皮。
   免得家鸡变野鸡”!
眼看坐月要添喜,
   大爷一听唵了气,
嘴巴想吃香东西。
   张口结舌心犯疑。
等我上街去看戏,
   急忙跑去看仔细,
她顺手偷鸡不费力,
                           果然找到他的凤头鸡。
嗯!常言道
   转身他再看徐二嫂,
捉贼拿赃是正理,
   根本不像偷鸡的。
光凭怀疑人不依。
你看她──
还需她家看仔细,
                           你再看看她──
看她是否偷我鸡。
一举一动多和气,
轻脚轻爪走过去
真是多年相处的
嘴巴闭气──
                        好邻居!
要悄悄眯眯。
那个要说她──
脖子伸起抬头看,
不规矩,
房子里头──
                         哼!就是我老汉
正在冒烟烟。
也不依!


寥若晨星 发表于 2008-6-7 20:05:19

             小 菜 打 仗
                       (四川金钱板演唱词)
                      寥若晨星 收集整理

各位同志请雅静,
背起娃儿跑不赢。

听我说段好新闻。
高笋姑娘太娇嫩,

豆腐天子掌国印,
未成上阵就吓掉魂。

要想独霸桌州城 。
海椒急得心发哽,

四方城中传皇令,
闷死胸中百万兵。

文武百官齐应征。
这一仗豆国获全胜,

大令一下山摇震,
气煞菜族一国君。

点动了豆家百万兵。
再把圣旨来传定,

黄豆为帅把兵领,
召见海椒七星臣,

豌豆将军当先行。

七星椒大臣有学问,

胡豆大夫把粮运,
眉头一皱把计生。

后跟三千绿豆军。
快将盐巴来聘请,

人马扎在豆家岭,
又传花椒胡椒二将军。

号炮三声杀出营。
如此这般安排定,

刀豆勇敢打头阵,
各自分头去进行。

峨眉豆随后紧紧跟。
朝天椒硬是辣的很,

饭豆前后打接应,
   洋花椒专麻外国人。

泥巴豆打鼓又鸣惊。
   胡椒磨成细粉粉,

四季豆长的绿又嫩,
    盐巴本是调味精。

吞云吐气雾腾腾。
    即日摆下麻辣阵,

站在云中高声论,
    专等豆国来交兵。

要杀菜园一满门。
   战书下到豆子岭,

一时间杀声阵阵,
   豆腐天子亲出征。

吓坏了菜园众家丁。
      一马当先入敌阵,

向日葵站的高看的准,
   左冲右杀难脱身。

辕门禀报老将军。
   油酥花椒辣又滚,

南瓜将军传快讯,
   花椒胡椒不留情。

惊动朝中众大臣。
   齐把豆腐来围困,

金瓜皇帝一听心吃紧,

   麻婆豆腐传美名。

怕的是皇位坐不成。
   豆角太后闻此讯,

海椒军师忙奏本,
   气的眼花头发荤。

有请陛下放宽心。
   胡豆办上前忙跪禀,

区区小事不要紧,
   尊声太后老夫人。

兵来将挡有为臣。
   为豆国江山坐的稳,

忙将圣旨来传定,
   如此这般去调停。

点齐了菜园众三军。
   太后一听忙应允,

黄瓜挂帅掌大印,
   豆花公主去招亲。

芋儿殿下为先行。

   豆油引见为媒证,

窝笋押粮搞供应,
   海椒豆花结良辰。

蒜苔率领娘子军。
   至此两国讲平等,

人马扎在黄土岭,
   军政调和互不侵。

要与豆国大交兵。
    豆腐干一旁不答应,

两国军阵来排定,

   一心要打抱不平。

你来我往论输赢。
   手拿状子厨房进,

大葱手持清铜棍,
   报与玉厨老大人。

蒜苗梭镖杀气腾。
   厨师就状菜园进,

韮菜提剑威风凛,
   捉拿小菜篮州城。

莲花白铜锤铁硬,
   厨官办事不愿审,

青菜解闷是本能。
   暗打小菜水牢坑。

红萝卜生来是补品,
   水牢提到板堂问,

赛过豆类好几分。
   刀将军做事太绝情。

红苕专门驾土遁,
      提起刀儿就开整,

遍地安起绊马绳。
      可怜小菜伤残身。

冬瓜当着大炮整,
      菜盆县官难审问,

豇豆拿来做火绳。
      押解桌州往上呈。

万炮齐发轰有阵,

      桌州府尹拿不准,

打死绿豆三千兵。
      此案恐怕审不清。

豌豆打的遍山滚,
   无奈才把客人请,

胡豆打黑脑门心。
   八府巡案满桌人。

豆芽菜也挨的狠,
   三杯下肚头昏闷,

脑壳打破脚长伸。
   你言我语扯不伸。

头一阵豆国败下阵,
      众人又把计来定,


      


   

寥若晨星 发表于 2008-6-7 20:19:02

(接上)
豆腐天子气的昏沉沉。
      传来筷子二差人。

手提棋盘胡乱整,
   二差押解牙门进,

决一死战把命拚。
   上殿去见舌太君。

上打雪花来盖顶,
   舌太年迈不过问,

下打苦竹来盘根。
   又押小菜下喉吞。

黄龙缠腰横起整,
    下喉性情很直耿,

二龙戏珠抠眼睛。
    顺水推舟见胃真。

左打一个双凤印,
    胃真丞相发号令,

右打童子拜观音。
   押往五腹六部臣。

打得菜军乱了阵,
   肝子姑娘讲人情。

一个二个现原形。
   人情讲准算幸运,

地瓜露土现形影,
   打往肠城去冲军。

剥开皮子白生生。
   小肠行为心不正,

血皮菜生来是苦命,
   收刮小菜身上银。

周身整的血淋淋。
   银钱收净大肠进,

唯有苦瓜憨挨整,
   见了大肠更伤心。

疙菱鼓瘩泡满身。
   无有银钱难活命,

丝瓜战的精疲力尽,
      粉身碎骨打入毛坑。

奄了气变成一包筋。
   第二天变成臭大粪,

瓢儿菜打仗无本领,
    从此落个坏名声。

花菜作战是外行。
    奉劝世人要本份,

菠菜吓得喊救命,
    切莫贪心变野心。

蕃茄气的红又青。
    以免后来遭报应,

白萝卜无赖驾土遁,
    误了前程断终身!

滕滕菜背时空了心。


急的茄子去吊颈,

钢盔帽儿它戴不成。

还有包谷生的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金钱板与邹忠新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