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织就千年辉煌
蜀锦织就千年辉煌陈道洋文/图成都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早在四千多年前,岷江上游的蜀山氏始知养蚕,到蜀汉时期四川已盛产蜀锦,代表着古代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当时朝廷特在成都设“锦官”,故成都称“锦官城”,又叫“锦城”,濯锦之水曰“锦江”。这蕴含着历史文化内涵的名称,至今仍流传于世。尽管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但绵延数千年的蜀锦依然光彩照人.如今,在成都市西面浣花溪与锦江的交汇处,一座“蜀江锦院”还屹立在风光绮丽的锦绣桥畔,格外引人注目。现在来到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被誉为“东方瑰宝”的蜀锦珍品,还可以见到承袭两千多年的传统织锦工艺。它的前身,就是解放初期的成都蜀锦一社,后来的成都蜀锦厂。在蜀江锦院的陈列馆内,其中一架古老的“花楼木质机”正在展示精湛的织锦技艺。在高高的“花楼”上操作的是年近七十的曹福生老艺人,而在下面“机坑”座位上的老艺人谢辉如已年近八旬。只见上者在拽提钦线拉花,下者以手工丢梭织造。上面挽花提一次钦,下面就投一次梭,打一次纬。在熟练而默契的配合下,绚丽多彩的锦面即随之而出。据介绍,这样精织的蜀锦日产不足二寸,怪不得古人曾说“蜀锦价如金”!相传古蜀王称“蚕丛”,就是一个养蚕高手,这说明成都是中国最早的蚕丝业发详地之一。在蜀汉时期始置“锦官”,到唐代时蜀锦已步入鼎盛时期,一幅“兰亭序”文字锦曾经作为贡品入藏宫中,当时为安乐公主定制的“单丝碧罗裙”飘若云烟,精美绝伦,被赞为天下绝品。到宋代,在成都就建有“锦院”,明清时期,蜀江锦带被作为朝廷的国礼赠送给外宾。中国的织锦历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蜀锦、宋锦、云锦和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而蜀锦又领当其首,早在1908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就曾经荣获金奖。蜀锦中的“方方”、“雨丝”和“月华三闪”等名品在工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在中国锦史上谓之“明请三绝”,只是如今在世面上已经很难见到了。去年,在蜀江锦院的一次拍卖会上,小小一块“月华雨丝”锦就以三万元成交,被一位海外华人所收藏。到了近代,蜀锦在沿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虽然仍有发展,但其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及从前。为了拯救蜀锦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重新组建了“蜀江锦院”,并召回几位具有五六十年织锦经验的老艺人,着力对传统工艺的整理和发掘,深挖蜀锦的文化内涵,并借鉴于中国书画艺术而更加绚丽多彩,使蜀锦从单纯的实用品升华为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值得欣慰的是,对蜀锦的发掘、承传和发展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按规划方案将斥资数亿元,以蜀江锦院为中心,建立一座大规模的“中国蜀锦博物馆”,并将这一带打造成为传统历史文化一条街,以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届时,四川所特有的锦、绣、漆、竹等等古老工艺将再度焕发青春。照片中的工人们具有高贵气质. <div>谢谢楼主的好图文,已加精和浮动条。</div> 图文并茂,不错。愿蓉城的古老工艺能代代相传。 楼主是一位专著而敬业的老者,上次到办公室,还抽了他一支中华香烟,谢谢了。 好文章,好图片,文图并茂。楼主做事一丝不苟、认真敬业的精神值得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