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腊瘦肉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9 05:12 编辑作者:谭守勋配图:杨正保 “日想情哥难开口,夜邀哥哥上木楼,没得啥子好待承,给哥煮块腊瘦肉。”这是我们大巴山区广为流传的一首跟巴山腊瘦肉相关的情歌。 巴山腊瘦肉是大巴山人招待贵客的美食。“大寒小寒,杀猪过年”。一到冬腊月,大巴山人就要忙着宰杀年猪,腌制腊肉,以备过年食用和来年招待客人,这是大巴山区最普遍的民俗,又是一副充满地方特色的风俗画。 腊瘦肉的腌制是有讲究的。把肉按肥瘦分割成块,抹上适量盐巴,装进一只大木桶或土陶缸里,上面盖上木盖,经过十天半月的腌制,让盐完全溶化浸透精肉。如果盐水没完全溶化,熏烤出的腊瘦肉切开后就会外红内紫,变成“黑心肝”,不但会影响巴山腊瘦肉表里如一的红亮色泽,还会使香味大减,吃起来败人味口。同时,盐巴与猪肉的比例必须恰到好处,多了难以下咽,少了又淡而无味。 腌好的猪肉还要悬挂在火塘上薰烤,薰烤也很有学问。最好是用柏枝和野蒿等带有芳香味的树叶和杂草烧出的浓烟慢薰,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把肉薰焦,影响质量。薰干后,洗净烟尘,高悬于室内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生霉变味。一旦需要食用,根据客人多少,砍下一大块煮熟切片,便是一道巴山人待客的佳肴。如果一边饮酒一边摆龙门阵,再细嚼慢咽巴山腊瘦肉,那实在是情趣盎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祖母和父亲是腌制腊瘦肉的好手。他们腌制出的腊瘦肉,不咸不淡,一红二亮,味道鲜美,吃上一小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记得有一年初春,我带了两位在城里工作的同窗好友到山乡老家作客。这天,祖母挑了一块上等腊瘦肉煮在铁锅里,不一会儿,满屋飘香,令人馋涎欲滴。两位友人因对巴山腊瘦肉知之甚少,终不知香从何来,只好打探:“老兄,这室内哪来如此异香?”我笑而不答。等老祖母把酒菜摆上桌时,我才指指桌上那盘色泽红亮的腊瘦肉对朋友说:“你们闻到的异香就是它散发出来的。”友人见到这色香味俱全的巴山腊瘦肉,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小块,连称“佳肴!佳肴!”
一提到巴山腊瘦肉,乡亲们就会忆起一个流传在大巴山的真实故事──一九三三年红四方面军来到我们大巴山,一位红军首长在当时的苏维埃长赤县(即今南江县长赤镇)龙池书院养伤。附近一位姓张的贫苦大娘知道后,便带上家中仅有的一小块腊瘦肉去看望。她亲手把腊瘦肉洗净切碎,熬成瘦肉粥,送到红军首长面前,一汤匙一汤匙给红军首长喂下,才依依难舍离去。八十年代初,那位已经担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红军首长,听派去看望他的巴中人提起巴山腊瘦肉,他还赞不绝口呢。 好文好图,令我很有美感和食欲的哈,已加精和广告条上了。 <div>真是好图好文!佩服佩服!</div> <div>吃惯了老家的腊肉,城市里的硬是莫得味道。可惜,现在想吃却不容易了。</div> <div>楼主的腊肉色,香,味和刀法,火候都很好!</div><BR><div>我们大饱了眼福。今后,如有机会到贵地,一定要亲口吃一顿才行啊!</div><BR><div>看来,在四川的东,南,西,北,中,大家都会做腊肉。</div><BR><div>腊肉, 腊肉,你真是四川人的美味佳肴啊!</div><BR><div>我爱我们的四川,我更爱四川的美味佳肴──腊肉! </div> <div>你把我的口水逗出来了啊!咋个办?</div> 哈拉汁~~流出来可没办法啦,这里只能饱眼福,不能饱口福啊~呵呵~ 人谁也挡不住的诱惑! 不好意思哈,一激动结果把“任谁也挡不住的诱惑”给打成了“人谁也挡不住的诱惑”了。都是那腊肉给惹的。 <div>恍铛.....................</div>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