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红四门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9 15:15 编辑红军入城的南江县城东门·红四门
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门
红四门原系南江县城东门──迎晖门。初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清嘉庆初遭毁,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复,城墙全长1300多米,现存700米左右,是川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墙城门建筑之一。
1933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等率领下进入川北,占领南江县城。当时红军部队即从迎晖门入城。随后红军将此门改称红四门,并铲去门额原字改镌“红四门”三字,字迹至今无损,南江群众几十年来也以红四门相称。
红四门洞外城墙顶距地约5米,内拱高3.8米、宽3.6米、深9米余。全用青石条砌成,其两侧城墙向南北延伸。至今,门洞内外壁上尚留存当年红军刻下的“庆祝红军伟大胜利”等标语口号共17条,颇受来往行人的注目。
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活动中,外省不少游客前来参观红四门红军石刻标语。2005年3月25日,一位外省游客说“红四门简介和标语看不清楚”,被路过此处的南江县路桥收费管理所共产党员岳健、何孝庭听见,他们二人记在心里,回家买来油漆和毛笔,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涂写红四门简介和红军石刻标语,使红军石刻标语再现光辉。
红四门市场
红四门旁的广播电视大楼
红四门旁的王公祠
节选:
[巴山血]第二编 唤醒巴山(二) 作者:蒲正兵
二、泥溪场徐向前兵分三路 四十天通南巴尽收囊中
解放南江的两个主要战斗──鹿角垭、甑子垭战斗,随着“红军独立师”的成立和218团的到来打响。
鹿角垭、甑子垭,由北向南摆在距南江县城10公里的东北面,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成为护卫南江县城的重要屏障。这两个兵家必争之要地,早为田军四团人马把守。
任炜章指挥特务营,以援助鹿角垭守敌为名夜袭田军,攻占了鹿角垭。田军第二路司令刘汉雄闻报,又急又气,怕主子杀头问罪,遂决心孤注一掷,作困兽之斗。把留在南江城里的预备队全拿出来,增援鹿角垭及刚刚开战的甑子垭战斗。这可犯了兵家大忌,不留预备队的阵地战,只要被对方突破一点,便是致命的一击。
但刘汉雄有他刘汉雄的苦衷,“刘司令”原系李家钰四川边防军旅长,1931年投奔田颂尧,升为路司令。刘汉雄因归附新主子不久,关系不深,怕失地致祸呀!
甑子垭以北的无名高地,红军指挥部。“总政委,王师长为奋勇杀敌摔下山岩负伤,爬起来推开卫生员蹒跚着欲向前冲杀。”张广才放下电话报告。
“甑子垭是块硬骨头……”
“骨头再硬也要吞下去!”王树声一腐一拐地走了进来。
“树声同志,你这只老虎,就是不改,身为高级指挥员,怎么还带头冲锋?”张广才忙把王树声扶在凳子上坐下。
“总政委,我有一个计划……”电话铃声打断了王树声的说话。
“喂,什么?红军独立师在徐深吉218团配合下,通过反复争夺,终于牢牢地控制住了鹿角垭阵地?!好,好,好!”陈昌浩挂断电话,转头对王树声说:“任炜章、徐深吉已打开了通向南江县城的缺口,现在就看我们这边了!树声同志,你接着讲。”
“我在前方观测了地形,我军可采取正面佯攻、侧面迂回的战术,派精兵攀绝壁插入敌人心脏,又来一次中心开花!”
甑子垭,枪声不断,炮火连天。防守田军王耀祖旅,损失大半,余部顿作鸟兽之散,红军拿下了护卫南江的另一个屏障。
红军分两路追歼逃敌,是日下午占领南江县城。傍晚,军民在南江城举行了盛大的灯火晚会。戏楼两侧的大柱子上张贴着一幅醒目的对联──
军阀跑,团防跑,富绅跑,跑跑跑,国民狗党跑垮台;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建立苏维埃。
当夜,南江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红军入城的东门更名为“红四门”,每年的正月初七晚上为南江县城的“灯火节”。“红四门”三字依然高悬在南江城东门,“灯火节”延续至今。
73师攻克南江县城,李先念率领陈再道31团也已到达南江境内。按总部命令与73师汇合乘胜西进。洪美田217团攻占军事要地长池,陈友寿219团、陈再道31团力克木门要冲。徐深吉218团奉命再次移师北上,扎在南江、通江边境以北地区,戒备陕南之敌偷袭。
在攻占长池的战斗中,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负伤。战斗结束后,陈昌浩与73师师长王树声、师部交通排长陈明义等人在涪阳坝疗伤。
后来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陈明义将军无不感慨地说:“陈昌浩、王树声等高级红军将领,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好象位置放得不合适。但我们四方面军指挥员就有这个优良传统──高级指挥员亲临前线。他们勇敢沉着和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战士。这是我们无往而不胜的秘密所在。”
在解放南江县城前一星期,红12师及11师一部攻占了千年古城──巴中。 <div>《巴山血》目录 作者:蒲正兵 </div><BR><div>第一编 西征转战一、蒋介石催大军第四次围剿 张国焘轻对手方面军远二、小河口众口直言 高干会余波难息三、夜涉汉水红军跳出重围 巴蜀狼烟军阀演绎“春秋”</div><BR><div>第二编 唤醒巴山一、翻越巴山红军再战严寒 川北争执徐陈心向中央二、泥溪场徐向前兵分三路 四十天通南巴尽收囊中三、苛捐杂税逼就巴山好汉 智勇双全创建川陕苏区</div><BR><div>第三编 收紧阵地一、三台城田督办发动三路围攻 孔子庙徐指挥细说克敌方略二、收紧阵地方面军毙敌八千 节节推进剿赤军收复两城</div><BR><div>第四编 撤离通江一、休战时川陕苏区组建女兵 贪天功右翼纵队连折两阵二、“光复”通江敌酋手舞足蹈 军阀再战向前料事如神</div><BR><div>第五编 攻如河决一、竹峪关刘存厚丢盔卸甲 骡马山王树声浴血苦战二、空山坝王铭章折戟沉沙 华盖山方面军书写纪录</div><BR><div>第六编 红色栈道一、木门扩编红军总数四万 川陕苏区统战成绩喜人二、杨虎城遣使南下川北联络 徐以新奉命北进汉中密议三、互不侵犯汉中达成秘密协定 红色栈道苏区破敌经济封锁</div><BR><div>第七编 巴山作证一、张国焘拍板改造苏维埃 陈昌浩制止随意捕杀人二、反间计红军干部沉冤巴山 泄私愤军事奇才难逃大祸</div><BR><div>第八编 西扫田军一、狼烟再起军阀蹂躏巴蜀 机会难得红军西扫田敌二、克仪陇拳头师牛刀小试 扫田军许世友左右开弓</div><BR><div>第九编 南拔尖刀一、北上和谈杨子惠欲骗红军 南下突袭徐向前兵分三路二、攻克营山许世友再树新功 意见相左舒玉章屈死巴山</div><BR><div>第十编 铁军东进一、徐向前大讲夜间奇袭战 得胜山制定声西击东计二、中央突破红军连取三城 逃亡成都瘟牛永下政坛三、绥刘厚赠红军兵工厂 国焘固执已见发雷霆</div><BR><div>第十一编 川东洪流一、固军坝枪声震撼全川 刘存厚再剿首义惜败二、黄钦坝三路游击队早产 西乐坪一战八德会救援三、叛徒出卖一二支队双双落败 维舟展智游击健儿续写辉煌</div><BR><div>第十二编 南进遇挫一、成都刘甫澄发动六路围攻 绥定徐向前部署两开作战二、张国焘川北喜结良缘 徐向前南下遭遇强敌</div><BR><div>第十三编 州河鏖战 一、回通江徐陈制定破敌大计 剿“赤匪”军阀敲打各自算盘二、收复绥定宣汉刘湘损兵一万 阻击前河州河红军连折两将</div><BR><div>第十四编 西线阻敌一、攻克营山杨森反求和 进剿赤区田军起纷争二、田颂尧两路进攻双双落败 王树声诈撤仪陇斩获甚丰</div><BR><div>第十五编 平叛剿匪一、后方危急陈昌浩调兵剿匪 节省弹药王维舟棒打神兵二、不厌其烦张国焘滔滔讲演 引蛇出洞陈昌浩全歼土匪</div><BR><div>第十六编 痛失好局一、徐向前组建第二拳头师 陈再道激战宣汉马渡关二、战机忽至徐向前调兵遣将 撕开缺口方面军痛失好局</div><BR><div>第十七编 再收拳头一、王陵基下台誓报此仇 王树声奉命两收阵地二、红灵台前范绍增黔驴技穷 镇龙关上程世才请君入瓮</div><BR><div>第十八编 对阵“神仙” 一、刘甫澄抬出神仙统大军 徐向前撤离通江歼顽敌二、攻克城口红军东调敌兵 右翼反攻老天突降暴雨</div><BR><div>第十九编 血战万源一、错误判断唐式遵提前总攻 东线危急徐向前赶赴万源二、万源城徐陈主持会议 大面山许师痛击顽敌三、大面山陈昌浩加做工事 横梁子徐深吉险胜白军</div><BR><div>第二十编 横扫千军一、青龙观巴山红军打破重围 罗文坝军直机关连胜三阵二、西线反攻黄猫垭大败“国军” 政工会议毛浴镇颁授奖旗</div><BR><div>第二十一编 策应中央一、灭红军蒋介石策划川陕会剿 打胡敌徐向前发动广昭大战二、中央急电徐向前广昭退军 陕南用兵蒋介石决策失误三、横渡大江徐向前周密布置 策应中央方面军血铸丰碑</div> <div>南江没有去过,看得出来,也是一个山城。</div> 谢谢楼主的好图文,让我了解了一个地方,一段历史。 杨版主,我是一个很爱好历史的中国公民,又是一个爱打破砂罐问到底的大巴山人,请问你了解“巴山血”作者吗?再建一议,把“红四门”三字能不能增大一点儿呢? <div>蒲正兵,男,生于1970年,四川省万源市人,现供职于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主要从事红四方面军战史,川陕苏区政治军事史的研究,论著较丰。曾为中央电视台《爱我中华》撰稿,编辑有两部故事集等,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等共约130多万字,散见于国内各级刊物。</div><BR><div>蒲正兵的双亲在偏远的大山深处,妻子下岗多年,小孩上学,全家的生活开支全靠他的工资。 </div><BR><div>关于红四门几个字偏小,可以点图直接放大看,应当是没有问题的。</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