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洋 发表于 2005-6-7 08:42:47

中江太婆龙

陈道洋 文/图


  仓山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小镇,每当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便会看到一群白发红颜的老太婆,头戴太婆帽,身穿太婆衫,身手矫健地舞起彩龙走街穿巷。这时,只见彩龙时而上下翻飞,时而腾空盘旋,大街小巷人涌如潮,平时寂静的小镇也顿时热闹起来。彩龙每到一处,人们就燃放起鞭炮迎接,以表达喜庆吉祥的祝愿。当地老百姓说:“龙灯到屋,百病皆除。”、“龙灯进店,金银满罐。”以龙灯到来为幸事。这样的景象已成为当地特有的一大景观。地处四川省中江县最南端的仓山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仓山自古以来就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镇背后的山叫“龙脊山”,古刹叫“朝龙寺”,仓山人祖祖辈辈都承传着耍龙灯的习俗,成为当地人过年过节的一大盛事。据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讲,她的老祖母在自己做姑娘时去看龙灯,还挤掉过绣花鞋呢。现在,仓山的太婆们也是大声说话大声笑,唱歌跳舞不在话下,哪里的娱乐活动都少不了她们。二十年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时,有一群太婆坐不住了,想耍一耍属于“男人专利”的舞龙灯,于是自筹资金,自己动手,制作出了“仓山太婆第一龙。”到了春节期间,“太婆龙”敲锣打鼓地首次亮相走上了街头,殊不知就惹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指手划脚议论纷纷,说什么“女人耍龙伤风败俗”、“母龙上街不吉利”等等。但太婆们面对那些闲言碎语毫不退缩,硬是把个彩龙舞得虎虎生风,舞遍了仓山镇的大街小巷,连午饭都没有顾得上吃。这之后,终于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同和赞许,于是“仓山太婆龙灯队”正式宣告成立,镇上的人也亲切地称她们为“龙婆婆”。从此,“太婆龙”成为了仓山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人耍龙耍威风,太婆耍龙耍精神,“太婆龙”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只见“龙婆婆”们个个妆扮整齐,精神抖擞,在大锣大鼓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一招一式都迸发着生命的火花。只要“太婆龙”一上街,欢乐的人群便会把街上围得水泄不通,许多机关单位和商家店铺都准备好水果饮料和鞭炮红包,远远地就迎候着“龙婆婆”的到来。二十年来,“龙婆婆”们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和艰难曲折,但她们以一颗淳朴的心,不图名利不计报酬,以一颗年轻的心,释放着生命的激情,不但坚持了二十年,而且许多太婆都争相参加,队伍也一天天壮大起来。随着“太婆龙”的名声远扬,县内县外许多单位都经常邀请她们前去表演,有一次竟有三处外地专车来接,不得已,她们只好兵分三路才把事情摆平。至今,“太婆龙”的队伍已经扩大到八十多人,平均年龄都有七十岁左右,最老的已经八十有余。这么多“龙婆婆”如果走在一起,那影子都能压断半条街。她们活得更开朗豁达了,活得更健康快乐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在这里似乎已经成了过时的语言。仓山镇的人说:自从有了“太婆龙”,镇上就没有出过什么不吉利的事,二十年来总是好事不断,连高速公路都修到了家门口。他们在自豪地谈起“太婆龙”的同时,对未来都寄托着美好愿望。在“龙婆婆”们心中还有一个不愿公开的秘密愿望:那就是要把“太婆龙”舞出四川,舞向全国,舞到北京。但愿得有那么一天,你在万里长城上就会亲眼目睹“仓山太婆龙”的飒爽英姿。这就是中华老人的风采,这就是龙的精神。

leikang 发表于 2005-6-7 09:00:20

好图配好文,谢谢陈道洋老师的好作品,令我敬佩。

安蓉 发表于 2005-6-7 16:49:27

文章很好看哈。写的很好!

陈老师很厉害,一下就学会发帖子了。呵呵,加油哦

希望看到更多作品。:)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6-9 23:13:01

真是新鲜事物,太婆居然舞龙了。

魏明生 发表于 2005-6-10 04:18:22

这就是中华老人的风采,这就是龙的精神。

真是画龙点睛。

花舞语 发表于 2005-6-13 10:34:01

中华妇女的风采

guyue11 发表于 2005-7-28 11:22:55

把中江仓山学得这么好,

顶呀

王秀荣 发表于 2005-8-12 14:05:29

摄影技艺高超,镜头抓的精彩。文笔更棒,陈老师真厉害!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江太婆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