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一起飘 发表于 2005-3-2 15:30:38
long4978 发表于 2005-3-2 23:22:22
<div>可不可以传那种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茶花的照片嘛</div><BR><div>那样看起来才更巴适哈</div>徐建宁 发表于 2005-3-3 00:06:33
拍的很清晰,感觉有些发灰,可适当调整一下色阶。风风一起飘 发表于 2005-3-3 09:11:17
<div>一大片的油菜花对背景要求高如果后面背景不佳没有层次还有光线不好不如不拍。</div><BR><div>呵呵</div><BR><div>还有机会拍的</div><BR><div>因为花都开好了</div>long4978 发表于 2005-3-3 13:52:17
<div>我朋友就最喜欢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了</div><BR><div>她别的什么玫瑰呢百合呢都不喜欢</div><BR><div>就喜欢我带她出去看油菜花</div><BR><div>有不有知道成都附近哪儿开得一望无际的那种油墨菜花田嘛???</div>风风一起飘 发表于 2005-3-4 10:03:11
崇州街子镇上午从成都出发,经崇州、元通镇,到街子镇,由此进山里许,抵梅花寨休闲度假村(村内有停车场),穿寨而上,抵光严禅院,游览下古寺和原始森林,门票1元/每人;中午在寺内就餐,品尝古寺斋味,标准4元/每人(加豆花5元/每人);下午回街子镇,参观唐求故里、字库塔,古城内的手工木雕作坊和打铁作坊别有风味,亦可作趣味一游。 自助一日游者可参照上述设计,早上从成都金沙车站出发,经元通镇,街子镇去梅花寨(或古寺);游览下古寺、原始森林后,在街子镇乘车返崇州,转乘中巴回成都。街子场始建于何时,史籍无考。其位于环山道中、味江河畔,根据崇州城及街子场附近场镇,因在渡口上为便利待渡行旅而兴起的住宿、餐饮、交易等行业逐渐集中,形成幺后扩展为集镇的有关记载推测,街子也应是这样形成。加以此地是青城、三郎一带山民与坝区交换物品、山货从这里水运下坝的场所,所以至迟在唐代就名横渠镇了。 横渠镇隶属蜀州(今崇州)青城县,为青城著名古镇。时有全国最大的草市。 唐代中期,诗僧中寤、道士张令向、王仙柯曾在此活动。杜甫出峡,留一子于凤栖山后、南宗时尚人丁兴旺。 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韩求起义攻陷青城、横渠为义军占领。 晚唐无可(贾岛之史)挂单翠徽;唐求出于味江,李洞、顾非熊等常来盘桓,山水之胜,在诸人笔下流传至今。 附近盛产茶叶,后有“诸蕃尽食永康茶的”记载。永唐茶税为唐王朝的主要茶税收入;政府以永康茶与“诸蕃”换军马。 文井江和岷江河谷由朝廷设关后,吐蕃间道从味江河谷来蜀州。文物部门在此查得唐代小道。街子为汉藏交流通道。 后蜀广政十二年(公元949),割青城郭信八乡,在横渠镇设征税院,管理茶税。十六年(953)升为永康县,治所在今街子场镇。 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青城茶农王小波起义,根据地在今青城后山及街子。 熙宁间(公元1068~1078),永康县向政府纳税20万贯钱以上。 南宋初,政府对永康茶控制松驰,“吐蕃因之深至腹心内郡”“精好之茶渐损”而“朝廷马益少”,蜀州人严苍舒因而上书。嘉泰初设四川茶马司并提举茶马事,重新控制永康茶。 陆游于淳熙元年(公元1174)数游街子,诗多记山水民情。 张增撰《永康县志》,惜已亡佚。 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363)省永康县,并入崇庆州,名四界镇,后改孝感乡,屯置兴元、金州等处军户1161户。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366)明玉珍称帝,复置永康县。 明代,相继为孝感乡、清泉乡、班巷上村、维新轩等建置及地名。初,悟空驻锡常乐寺,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蜀献王赐銮驾及“洪武南藏”和皇锅。悟空从西藏带来梵文贝叶经。“每届初春,喇嘛咸远而至”汉藏交流在继续。 设蜀府正字、认办贡茶,曾明令山区禁葬地界,管理山林。历任官名大都可考。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因场镇仅存味江边数十户人家一条街──今江城街,故名河街子。 清代、街子场隶属崇庆州北五甲,继属怀远镇。镇周寺庙恢复,以僧人为对象的素食盛行,由此诞生川西名小吃汤麻饼。 民国时期,中央、省政府要入尹昌衡,林森、于佑任,高僧丈雪、藏教章嘉相继来古寺,遣墨尚存。1925年建街子联保。1940年更名街子乡,乡公所即在街子集镇上。汉藏交流仍在继续。 1950年以后,先后在街子乡,街子人民公社,旋又改为乡,至1992年撤乡建镇 崇州街子镇上午从成都出发,经崇州、元通镇,到街子镇,由此进山里许,抵梅花寨休闲度假村(村内有停车场),穿寨而上,抵光严禅院,游览下古寺和原始森林,门票1元/每人;中午在寺内就餐,品尝古寺斋味,标准4元/每人(加豆花5元/每人);下午回街子镇,参观唐求故里、字库塔,古城内的手工木雕作坊和打铁作坊别有风味,亦可作趣味一游。 自助一日游者可参照上述设计,早上从成都金沙车站出发,经元通镇,街子镇去梅花寨(或古寺);游览下古寺、原始森林后,在街子镇乘车返崇州,转乘中巴回成都。街子场始建于何时,史籍无考。其位于环山道中、味江河畔,根据崇州城及街子场附近场镇,因在渡口上为便利待渡行旅而兴起的住宿、餐饮、交易等行业逐渐集中,形成幺后扩展为集镇的有关记载推测,街子也应是这样形成。加以此地是青城、三郎一带山民与坝区交换物品、山货从这里水运下坝的场所,所以至迟在唐代就名横渠镇了。 横渠镇隶属蜀州(今崇州)青城县,为青城著名古镇。时有全国最大的草市。 唐代中期,诗僧中寤、道士张令向、王仙柯曾在此活动。杜甫出峡,留一子于凤栖山后、南宗时尚人丁兴旺。 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韩求起义攻陷青城、横渠为义军占领。 晚唐无可(贾岛之史)挂单翠徽;唐求出于味江,李洞、顾非熊等常来盘桓,山水之胜,在诸人笔下流传至今。 附近盛产茶叶,后有“诸蕃尽食永康茶的”记载。永唐茶税为唐王朝的主要茶税收入;政府以永康茶与“诸蕃”换军马。 文井江和岷江河谷由朝廷设关后,吐蕃间道从味江河谷来蜀州。文物部门在此查得唐代小道。街子为汉藏交流通道。 后蜀广政十二年(公元949),割青城郭信八乡,在横渠镇设征税院,管理茶税。十六年(953)升为永康县,治所在今街子场镇。 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青城茶农王小波起义,根据地在今青城后山及街子。 熙宁间(公元1068~1078),永康县向政府纳税20万贯钱以上。 南宋初,政府对永康茶控制松驰,“吐蕃因之深至腹心内郡”“精好之茶渐损”而“朝廷马益少”,蜀州人严苍舒因而上书。嘉泰初设四川茶马司并提举茶马事,重新控制永康茶。 陆游于淳熙元年(公元1174)数游街子,诗多记山水民情。 张增撰《永康县志》,惜已亡佚。 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363)省永康县,并入崇庆州,名四界镇,后改孝感乡,屯置兴元、金州等处军户1161户。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366)明玉珍称帝,复置永康县。 明代,相继为孝感乡、清泉乡、班巷上村、维新轩等建置及地名。初,悟空驻锡常乐寺,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蜀献王赐銮驾及“洪武南藏”和皇锅。悟空从西藏带来梵文贝叶经。“每届初春,喇嘛咸远而至”汉藏交流在继续。 设蜀府正字、认办贡茶,曾明令山区禁葬地界,管理山林。历任官名大都可考。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因场镇仅存味江边数十户人家一条街──今江城街,故名河街子。 清代、街子场隶属崇庆州北五甲,继属怀远镇。镇周寺庙恢复,以僧人为对象的素食盛行,由此诞生川西名小吃汤麻饼。 民国时期,中央、省政府要入尹昌衡,林森、于佑任,高僧丈雪、藏教章嘉相继来古寺,遣墨尚存。1925年建街子联保。1940年更名街子乡,乡公所即在街子集镇上。汉藏交流仍在继续。 1950年以后,先后在街子乡,街子人民公社,旋又改为乡,至1992年撤乡建镇.long4978 发表于 2005-3-5 14:21:58
<div>感谢感谢楼主</div><BR><div>实在是太感谢了哈</div>微霞满天 发表于 2005-3-5 20:38:47
<b>以下是引用<i>仁者乐山</i>在2005-2-28 18:13:57的发言:</b> 曝光有点过度了,特别是前面两张,花儿的细节丢失了。我认为问题主要是出在曝光补偿上,也许不加EV1.0的曝光补偿,曝光会正常些。 经验之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