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34:44
中国武士
"一杯清茶"在2004年10月18日发的贴图,光从照片上很难断定年代。但从该像右臂断面上看,不象是陶制品,因陶制品经过高温,表面质地会与里面不同,而断面未见此差别。如说是泥俑,也不像,泥俑断面如经风化,会模糊不清。因此更象是石像。不信可将一陶器打碎,再察看一下风化过的石块断面,就会看出有什么不同。另外,彩塑石雕,在宋以前,也不能说没有,但比较少。汉唐时期和汉唐以前,保存至今,更是鲜见。宋以后,倒是较多,如“大足石刻”,基本上是彩绘。特别是,好像该塑像未经任何现代化的科学保护处理,彩绘仍能不变色,恐怕难说服人。秦皇兵马俑上的彩绘,至今全世界的考古专家们还颇费心思。因此,这塑像要说是汉俑,有点牵强。 该塑像的服装和铠甲、头盔,也可以看出,是汉唐以后的作战服装,至少不会早过隋。从各方面分析,保守一点估计,此像是宋以后的作品,最早不会超过北宋和五代时期。有网友认为是明代作品,也大有可能。有网友从面容特征分析,说是胡人的雕像,本人也有同感。很可能是北方地区的民族雕像。以上意见,全是本人一管之见,见笑大方,权做茶余饭后闲谈。供“一杯清茶”参考。最近,在网上见到“中国武士”的贴图,全是中国古代武士的服饰还原图,上面所载的服饰,各位网友可以做参照分析。可惜上面就差宋代武士的文字说明。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37:57
<div>标题发错了一个字,应是“请进”。见谅!</div>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43:13
商代武士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45:39
西周武士
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48:09
战国武士
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50:37
秦代将军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53:09
秦代兵士(骑兵、步兵)
秦代兵士铠甲。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54:59
汉代军士
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57:08
西汉骑兵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本图即为西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8 00:58:53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右侧为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为交直领,右衽,但也有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