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梅花三弄
一剪梅(城市梅花三弄之一)墙角是居室的好位置,要么是高雅亮堂之处,再者便是腌臢旮旯。这就要看是光明还是黑暗了,或者说是灰暗──暧昧的地方是最说不清楚的;家是如此、城市是如此、推而广之不知有多少如此的如此。
冬季在居室的一角置瓶插梅,该是无土无地都市人的情趣?!有二亩土地的农家和有三分园子的富贵们是可以不做劳什子的,前者以天地做园地绿色的自然,后者虽说是人工的自然不为杂乱便为艺术。
一大捧腊梅,张扬地喷射着点点星星,满屋满屋的香。我家晴表姐说醒脑提神,她读高一背负7公斤重的书包,披星戴月地不堪重负地应付密密麻麻的考试。熊猫眼眶头脑昏昏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的一大特征。但这儿的梅花的作用下,她竟然清醒了许多终于背全了一首北宋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什么不是‘遥望’而是‘遥知’呢?”
“因为那是白梅。”
不知道晴表姐解释得聪明还是故作聪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将形容词硬是冶炼成动词的犟老夫子是绝不会乱来的,犯错误的往往是最英明的人!
老夫子的那丛梅花定是种植于庭园里的,得了天地灵气,不然不会在后人的心土上活到九百年,让大家吟咏了九百年。人们记不住的是他的官绩──王安石变法是在公元1070年进行的,富国强民,企图是好的,但没有结果。公元1085年他的支持者宋神宗死了,新法就被废除了。
而我家的梅花是都市布衣之梅:无根无巅的背井离乡的梅花,是沦落为商品的梅花。
花农为了挣钱,种了梅;梅开了剪去巅把根留下,如同菜场批发的鸡翅膀鸡腿一样载进城里。而城里的也只花钱买这一部分,如同性用品商店披着“伊甸园”温情脉脉的轻纱只交易那关键的部位一样。
我家的梅花,不对,是我购买的梅花,省去了巅略去了根省去泥土略去了……那我得到了什么?我有点梦呓。人家说我购置了情调,哦,想起来了,我是高擎着情调招摇过市回家的。
一大捧没地没天的腊梅,开放在一耳从文物店里处理出来的仿宋代的钧铀瓶里,热烈而冷寂,梅是腊黄腊黄的,瓶是血红血红的。射灯幽幽雅雅,环绕音响的古曲《梅花三弄》弥漫着厅室,人与宠爱的沙皮狗都倦缩在沙发深处,一杯清茶,嗅品着九百年前从不胜寒的高处飘浮而来的暗香……
哦,这就是情调。
美丽得谦逊(都市梅花三弄之二)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灿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咏梅》)大诗人毛泽东站在冬雪与梅花面前气宇开阔地说:“不争”!
他诗词的影响力在中国的报刊杂志上即使在今天也不亚于辉煌灿烂的唐诗宋词,尽管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半工业半后工业时代
细品之下,这不争是无不争,天翻覆地的争!
除此之外,与天、与地、与人大概还有如下之争,还是以花为例子:
“我花开后百花杀”此是非此即彼之争。九州齐喑之前是轰轰烈烈的百花齐放。此种争法叫人与人之间陷于入泥淖酱缸,蜗牛角上做道场。争夺的双方都有不干不净,电石火光,大家都白了头,生了病,死了。如此争法为农耕时代专有而时时发生,但始作俑者往往躲藏在丛中笑。
幸而历史已经成为历史。在市场经济中除薪水为第一扛杆外,人格既可以出卖也可以扞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非此即彼之争,如果说变成生死之争,那就要见血的,摩天大楼要在烈火中垮成一堆瓦砾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千百年来这么多的故事,人间不断上演悲喜剧。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一)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其二)
(宋。卢梅坡《雪梅二首》)
八九百年前的宋人立在梅雪之前的眼光直透八九百年后的今天,说的梅与雪的关系,在梅与雪与诗的关系里却着隐含国与国的、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的关系,经济的政治的外交的全在其中;还有都市马路边的人与人的关系全在其中了。
领土纠纷现在谈不到一块,就留给子孙去谈,他们的智慧可能胜过我们。我们现在还是谈生意吧。这是充满大智慧的“搁笔”! 今天达不成的协议何必硬要签字呢?强扭的瓜不甜。先做生意先做生意。 加入世贸,双赢,在对等的长桌子两边谈判无输家,时间虽说长了一点却无输家。 在圆桌上的多边谈判更是,或多或少在赢,大家都有搞头。谈得笑嘻了,脸上十分春。 在都市里,人口密度太大,资源紧,天气热,气又大,争吵经常发生。双方坠入酱缸,弄得脸青墨黑的 ,回到家中还呕阴气。让他人躲藏在丛中笑?和气生财,和气生财,是退后一步还是前进一步,决定的根本要看来不来钱。 请再吟诵一下宋代卢梅坡同志的诗,深刻领会其中精神。
梅花尸骸(都市梅花三弄之三)
楼梯间、垃圾旁,不时抛弃梅的尸骸,这是发生在都市人在消费完梅花的情调之后。这是半工业半后工业文明的特征,以人为中心为惟一尺度的自私。而在农耕时代,梅花却有长生在天地间的自然。天人合一,是人对上苍的敬重: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倚窗前,寒梅着花末?寒来暑往,日月星,在宇宙的意志面前,那位不畏人事的犟老夫子王安石也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时令。在古人看来,即使是一丛梅花也比人更能感应天地,梅花是通过地温感受天气的。虽然人们爱读这首诗的寓意,我却愿意在诗的字面上飘浮,而不愿人意强奸自然。在2002年农历9月《南方周末》一组“三峡,无法告别”的文章,不仅仅是铅字之祭。“高峡出平湖”,当最后的大古典诗人的浪漫化作冷硬的砼时,我们也是豪情万丈哦;但将存在的后来是谁也说不清楚的暗痛,这不是一棒梅花被消费掉情调之后的被抛弃而承受的之轻啊。在农耕时代,当年大禹代替他爹鲧负荆理水,在今天?就是长江也是要安静下来的,不安静的只是旧的记忆和新产生的记忆。此外还可以参考中国高中生九年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第四册中的《当惊世界殊》,作者陈中原。读吾土吾民的三峡,从高中生开始。三峡,我的三峡,可能诱发一切可能的三峡!日月星,亘古如新的日月星将高悬在那里等待公证。一剪梅花的情调在瓶口上的周期就十来天,在那些有效的日子内,梅香四溢,诗意盎然,赞美不绝。十天之后,花开繁了,味淡了,梅花在这都市里连变成柴火的命也没有,被抛弃,她最后的归宿在那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剪梅的周期只有十来天啊。那泡在万古流中砼,且不知道它的寿辰,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愿其固若金汤!《梅花三弄》,洞箫悠悠,飘渺琴心消蚀剑胆,我和宠爱的沙皮狗都只能倦缩在沙发深处,丑陋?是人还是狗的哲学,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可能懂。“曾为梅花醉如泥”的以梅为妻的陆放翁,在天之灵如果说得知我辈乱剪乱扔梅花肯定要在为当下的愤青。“零落成泥碾成尘,只香如故”,那老夫子是痴梅不要命的。梅花可以播籽,也可以插枝无性繁殖。为了不招放翁的骂,我和我家的晴表姐,准备在高楼下的花园里掏个坑,将都市消费情调之后的梅花插下。 <div>独特的解读,天马行空.文彩与思想在个性中,有了灵动和弹性.</div> 反其意而读之,别开生面.用穿越历史的眼光,洞析了历史的不简单,不单纯. 既懂梅花情调又得梅花精神.善哉,善哉!
妙香
有深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