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光缓缓流过 游走川北三古镇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才发现其实心也会冬眠,即使是在夏天来临的时节。何不背上背包,策划一个三两天的“城市逃离行动”,目的地指向空灵闲逸的古镇。在古镇,你可以看精雕细琢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可以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漫无目的地行走;也可以在老茶馆里听镇上的老人讲述过去的沧桑;当然,你还可以坐在遍植兰花的天井旁的藤椅上发呆,看疏影黄昏,闻暗香浮动,任时光从指间缓缓地流过,把大都市里的焦躁逼仄抛在脑后,只需拈花一笑,气定神闲地享受古镇上的温婉生活。 <b><b>尘埃落定后的宁静──阆中</b></b> <div>阆中市,是一座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小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小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大巴山脉和剑门山脉将其合抱。 阆中的老城面积达1.5平方公里,连绵不绝的老房子,全都是青瓦覆顶、木质结构的平房建筑,古香古色中透着浓浓的古意。窄窄的古街道纵横交错着,一律以青石板铺路,两旁商铺酒肆林立,可以想象出古城当初顶盛时期的繁华和兴旺。 到阆中去旅游,建议投宿古民居,过几天当地人家的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古镇的意境。雕镂精巧、典雅古朴的门窗;窗户上雕刻着精细的花鸟鱼虫的窗花;墙头和檐下飞扬的翘角;被烟火熏得乌黑透亮的房梁板壁,以及散发出淡淡霉味的蚊帐……古城千年的文明,就从这些普通人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中徐徐地渗透出来。午后,搬一把掉了漆的藤椅,慵散地坐在天井旁,泡一壶酽酽的香茶,看老屋在阳光下缓缓移动的斜影,气定神闲之余已然忘记自己在城市里的逼仄。 </div><b><b>两汉遗韵应犹在──郪江</b></b> <div>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小镇临河,四面环山,郪江河在群山环抱之中静静地穿过老街的吊脚楼,在街尾与锦水合二为一,水面也渐渐宽阔起来,四周坡上除了庄稼就是各种疯长的植物,宁静而美丽。 夏收时节,整条街上最亮丽的色彩莫过于夕晖下黄灿灿的玉米棒子了,一串串或挂于老檐下面,或挂在临街搭的一些简单轻便的竹竿晒架上。这种时节倘徉在老街上,已经没有了夏日火辣辣的燥热,更多的是温情和惬意。 进入老街要经过一株老榕树,过郪江河去乡里,也要经过一株老榕树,这是四川民居的一种特色。大凡选择造房或修建桥梁,均要植上几株榕树,民间称作黄桷树,既保持水土,又提供阴凉。郪江的黄桷树尤其多,老街口子上4棵、镇政府院内2棵、王爷庙内2棵、石板桥头1棵、街尾山坡上面1棵……方圆百米的地域内有10棵黄桷树,都是苍老粗壮、繁茂遮天那种。在以前,许多的新闻和传说都是在桥头的榕树下传播推广的。几个老人,摇着蒲扇,喝一口酽茶,故事就从长满胡须没有几颗牙齿的口中蹦跳出来。 </div><b><b>红军曾从这里走过──青林口</b></b> <div>青林口坐落于梓潼、剑阁、江油三县(市)交界的山沟里,潼江之源马阁水与另一条小河在这里交汇。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商业发达的古镇,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 走进青林口,街道显得很破旧,古老的石板路两边林立的老房子,以及雕刻着精美图案的高大木结构建筑,使古镇风貌依然。 新街的尽头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桥,原来叫“合益桥”,也就是现在有名的红军桥。如今,桥头上“拥护红军”、“坚决反帝抗日”、“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等标语、石刻还清晰可见,历经沧桑的红军桥和那些朴实无华的红军碑在无声地向后人述说着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红军桥不仅承载着青林口的历史,还连结着新街和老街,使小镇呈T字形结构。</div> <div>三个古镇,飘一个也没去过.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