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5个瞬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并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8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带领下,秘密地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从此,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命令,组成临时法庭,对刘青山、张子善予以公审和宣判,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 朝鲜停战谈判自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 的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有:自协定签订后十二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 后撤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停火之日起停止向朝鲜境内 增援部队和武器,并组成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进行监督;停战协定生效后六十天内,双方将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将来予直接遣返的战俘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处理; 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朝鲜战争至此停火。 1954年1月 毛泽东主持起草宪法。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9月20日,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进行了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此正式诞生。 1955年1月至5月,中国文艺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并由此发展到“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1956年1月,全国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派”的标语赫然出现在1957年国庆游行的队伍中 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直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图:1958年大跃进运动,“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往一位小姑娘